记者 潘卓盈
去年3月,著作《孔子大历史》《翦商》、被称为“史学界鬼才”的李硕因癌症晚期备受关注。所幸的是,经过治疗,李硕的病情逐渐转好。
来自出版方世纪文景最新消息,李硕的新作《历史的游荡者》刚刚出版。作为李硕的首部学术文集,这是一场思想之旅,也是一部学术自传,在他笔下,历史的灯火阑珊处竟然这么颠覆想象。
周幽王宠爱褒姒,江山美人的背后暗藏了怎样的王朝政治变局?寒门出身但才智不俗的李彪,适逢重建士族门阀的孝文帝,“门第焦虑”如何酿成两代悲剧?在缺乏退出机制的古代,一个普通女性要为禁忌之爱付出怎样的代价?当拉铁摩尔在大漠中与晋商的驼队同吃同住,他发现了商行怎样的经营密码?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在同一时空又如何碰撞?李硕在这部饱含人性关怀的著作中一一解答这些疑问,也会抛出更多的问题。
跟随着李硕对更多过往迷思的探索和梳理,我们可以读出宏观历史的变奏、文明之间的碰撞,以及个人命运裹挟在时代之中的种种图景。也正因如此,这本书不仅讲述影响王朝走向的诸多微末事件,更着意分析这些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这些事件之所以发生,其本质上意味的是什么。
无问西东
在史学研究中
勇敢者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
2023年春,中断了在巴基斯坦背包行走的李硕,在病中整理了自己从2005年以来思索并写作的若干文章。这些文章以多个朝代为研究对象,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研究,他的视野进入政治制度史、法律史、边疆史、文学史乃至考古学,同时纵横欧亚大陆,东晋江南、华北蠡县、北魏洛阳、上古关中、玉门关外、内蒙古、新疆、西藏,甚至霍布斯时代的不列颠,带我们置身时间之中,面对万古山河,试图多维度理解尘封的历史。
在李硕笔下,隐入尘烟的历史被挖掘,层层迷雾在抽丝剥茧的行文中逐渐清晰。他关注帝国的边缘与中心、“内亚”世界的古今变迁,乃至整个欧亚大陆农耕与游牧文化区的互动历程,在文明史观的视野下发现冲突与共容,也由此,他致敬拉铁摩尔孤胆英雄般的北部边疆行旅,认为真正的学问就是要“行万里路”,应避免简单空泛的历史解释模式。他也关注高高在上的帝王,叩问他们面对百官臣僚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家天下”与天下国家之间的纠结。他留意古今中外饮食男女的“情欲”,并从法史的视角梳理了不受控制的“食色,性也”所带来的个人灾难与制度变迁;他也关心在特殊年代里,一个县城大食堂兴衰过程中那些日常生活的片段……他以不同于王朝史的传统方式,让我们了解到古代的中国——这个超大规模政治体的独特面相和更多普通人的生存逻辑,这也是一场知识量和思考力并重的盛宴。
学术的终点
是回归永恒而复杂的人性
不同于以往的文集,李硕特别为本书的12个主题,撰写了12篇导读,坦言自己为什么想到这些题目,这些题目的意义何在,以及如何写出它们。
李硕坦承“人性最难写”。他在导读中说道:“我感叹自己的想象力太有限,在真实的历史面前,人类的虚构能力显得过于渺小。”
历史的灯火阑珊处如此颠覆想象,正是这样的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使得本书的每个主题都看点十足。对于人性的刻画与解读,是李硕此前20多年学术生涯中矢志不渝的探索。在他笔下,帝王、贵族、士大夫、军官甚至“骗子”,都穿越历史,还原为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喜悦、振奋、忧虑、恐惧,有时隐藏自己的情感,有时也欲盖弥彰。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先生说:“李硕的研究范围远远超出我的专业领域,但即便是我比较熟悉的方面,也都能发现他独特的视角和见解,显示了他的天赋和潜力。”
这正是他向公众大胆袒露如何进入学术,在学术丛林中野蛮生长,最终又告别学术的心路历程,形散而神聚,终究还是自有归宿,不为学术而学术。同时,这也是他作为少数派学者,为大家做出的“少数派报告”,他性情的、孤勇的、有态度的独特志趣将在这本书中一次性地讲给大家听,让我们看到这位史学界鬼才是如何炼成的。“独行的旅程永无尽头,但人终究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寸之地。”这是李硕在文中的直抒胸臆,也是一位学者与我们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