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百年金庸

今天是金庸诞辰100周年

海宁推出一系列活动,追忆金庸的武侠人生

2024-03-10

金庸百年纪念展

海宁袁花镇,金庸故居。

金庸手稿本版摄影 记者 陈中秋

海宁盐官镇,金庸书院。

海宁推出一系列活动,追忆金庸的武侠人生

记者 潘卓盈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6年前的10月30日,金庸先生逝世。

作为一个时代的神话,金庸被称为“文坛圣侠”,是武侠小说作家界的“武林泰斗”。江湖失去了一位大侠,但留下了名为“金庸”的武侠世界。

今天是金庸100周年诞辰的日子。无数小说迷怀念他笔下创造的武侠江湖。

早在去年,作为金庸的家乡,浙江就掀起了热热闹闹的“金庸百年”纪念活动。去年10月,浙江文学馆面向公众开放时,就为大家送出一份大礼,推出“侠之大者 百年金庸”纪念特展。

今年,金庸老家浙江海宁更是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来追忆金庸的武侠人生。

山河无故人,江湖依旧在。赶在金庸百岁生日之前,都市快报·橙柿活动记者前往金庸家乡海宁探访,看了看大侠笔下那个未曾远去的“江湖”。

海宁市区距离杭州高铁仅十几分钟,感兴趣的杭州武侠小说迷,可以去看看这个展,重温大侠的武侠世界。

钱塘大潮旁的“金庸书院”

金庸手植的两株桂花树还在

近代的海宁,出了不少文坛大家,比如王国维、徐志摩,比如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出生于海宁当地赫赫有名的“查家”,曾在清代“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从海宁走出来许多名家名人,都跟“查家”有着深深浅浅的关系。

我们第一站抵达的是金庸书院,位于素有“观潮第一胜地”之称的浙江海宁盐官古镇。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就在书院旁,日复一日上演潮起潮落、一线横江的天下奇观,像极了金庸笔下侠客们纵横捭阖的人生。

这里是金庸武侠江湖开启的地方,记忆中的江南大多是温柔缱绻的。但在金庸的开山之作《书剑恩仇录》中,则写下了这里侠气的一面,“当地人早起,吃一碗早面,配一碗白酒豪气干云!”

金庸书院参照清朝最负盛名的经学家阮元在盐官创办的安澜书院建造。安澜书院,据说当年金庸的先祖也有捐资出力。金庸书院现在和旁边的孔庙学宫、海神庙,同属于盐官古城旅游度假区。这里不仅是一座研究金庸文学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武侠文化的重要基地。

2008年,金庸曾亲自审定、参加奠基仪式,还亲手种下了两株桂花树。书院2010年落成对外开放。2021年至今,因盐官古城复兴建设需要,金庸书院暂停对外开放。

我们到的时候,整个盐官古城仍在修建中。不过,金庸书院为了迎接金庸百年诞辰,在藏书楼特别推出了一个“沧海一声笑”的金庸小说版本展。

这里既有古朴典雅的楼阁亭台,又有小桥流水的意趣。走进书院,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侠义精神的江湖世界。还未踏进书院,便可见大门之上国学大师饶宗颐所书的“金庸书院”四个大字。穿过甬道来到书院正门,抬头又见一块“金庸书院”牌匾,乃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所书。

追寻金庸大侠的足迹,感受侠客文化的点点滴滴。“金庸书院”的白墙上长长的一排浮雕砖画格外吸引眼球,这里展示的正是金庸先生的15部武侠作品,瞬间被带入武侠江湖。

院子里,金庸16年前在书院奠基之日手植的两株桂花树,随风摇曳。书影间,故人虽逝,音容笑貌犹在。

重新装修后的金庸故居 3月12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

浙江嘉兴海宁袁花镇赫山房,是金庸的故居,也是金庸的出生地。

海宁查氏,自唐宋以来名人辈出,有“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渊源家学,金庸于1924年出生于此书香世家。查家老宅位于袁花赫山房,整个建筑有五进,每进之间有两米宽的南北走廊,有墙门和天井,墙高6米多,有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牌匾“澹远堂”与楹联。

如今的金庸故居是1998年在原址上重建的。100年前,袁花镇当地望族海宁查氏的老宅赫山房中诞下了一名男婴,取名查良镛。在这座位于钱塘江北岸、有着千余年历史的江南古镇中,查家少爷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13岁那年,查良镛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与袁花镇再无交集。

查良镛后来远赴香港,成了知名报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作为当代中国乃至整个华语文化圈最重要的武侠小说作家,他的笔名“金庸”更是名震天下。1992年,一代武林文宗金庸返乡。彼时,当年的查家少爷已年近七旬。

为迎接金庸百年诞辰,故居此前一直在闭馆进行重新装修。金庸故居于2024年3月8日试开放,3月12日免费面向公众正式开放。

金庸故居是金庸先生出生之地,更是“金学”研究的根脉地、查氏文化的传承地。提升后的金庸故居分为“居”和“展”两部分。

“居”部分重在复原当年的生活场景,呈现金庸的出生成长环境与家族背景。“展”部分以“文心侠骨赤子情——金庸的故事”为主题,展示了金庸的生平事迹与回乡参观的珍贵照片,搜集了金庸相关的大量一手珍贵资料,如手稿、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等,很多资料都是首次公开展示。

金庸百年纪念展开幕 展出唯一存世的《笑傲江湖》手稿

今天,“赤子心 家乡情——金庸百年纪念展”在海宁市康桥1924中丝文创园开幕。展览全方位展现金庸“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壮阔生涯以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

金庸身上有着太多身份。他是小说家,是报人,是编剧,是翻译家,更是一名社会活动家。每一重身份的叠加,都让我们看到了立体、生动、才华横溢的金庸。放眼当下,无论是金庸先生本人,还是他不同领域的作品,依然能给予我们思想和养分。

入口处的《书剑恩仇录》主题画《海宁观潮图》蔚为壮观,由香港著名画家李志清特别绘制,再现金庸先生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与乾隆在钱塘江畔抚琴观潮的场景。

这次展览中,最抢眼的展品当数金庸珍贵手稿,特别是《笑傲江湖》手稿,是目前所知唯一存世的连载版手稿。另外,还有金庸当年送给家乡的《天龙八部》手稿,也值得一看。

纵观金庸一生,手中始终握着两支笔:一支是武侠之笔,写的是侠骨柔情;另一支是爱国之笔,写的是家国情怀。展览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记者、报人的金庸另一面,展出1948-2009年,金庸在《大公报》《明报》等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原件。

68岁那年,金庸重回家乡,此后16年间,他频繁回到浙江,六度重返故里海宁。这个3月,从金庸故乡的百年纪念展,我们一起了解武侠文学一代宗师金大侠的传奇生命经历,感悟跨越世纪的文学影响力。

(下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