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卓盈
“多年以后,当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看冰块的那个午后。”《百年孤独》这句开头,总让人感叹命运的变幻、人生的无常,也对众多中国当代作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不管你是否了解马尔克斯,一定听过其代表作《百年孤独》,这本现象级畅销书在全球狂卖几千万册,马尔克斯也被誉为“世界上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因为晚年的马尔克斯一度因癌症中断写作,传闻封笔,很多人都以为2004年出版的《苦妓回忆录》就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
其实,马尔克斯尚有一部遗作待发表,它有一个邀约般的名字:《我们八月见》。在这位文学大师去世十年后,他的遗作即将正式出版,于3月6日全球同步首发,中文版和西语版同步上市。
那一天,也是马尔克斯的诞辰。
这本遗作有多神秘?
早在1999年,马尔克斯就在文学论坛上朗读了《我们八月见》首版的第一章。去年底,美国《时代》杂志把这本书列为“2024年最受期待的25本书”之一。西语原版编辑说自己将这个故事读了数十次,每次都感受到巨大的敬意和震惊。
光是这些就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而马尔克斯也为这本书付诸了大量心血,十年内将稿件增删五版,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阿尔茨海默病严重拖慢了他的脚步。他的两个儿子回忆,马尔克斯一边和记忆的衰退赛跑,一边仍在为手稿做最后的润色。西班牙语原版编辑在疫情时期居家整理核对作家的多版手稿和笔记注释,终于打磨成最终版本。
这本书的出版也相当波折,经历了原稿混迹于档案被打包售卖、被学者发现呼吁出版、家人同意出版等一系列过程。在收藏有作家大量档案文件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哈里-兰瑟姆中心,数百张小说原稿无言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命运总算慷慨了一次:尘封的稿纸被重新寻回,宿命的羊皮卷也写下了新的结尾。在马尔克斯去世十年后的春天,这部遗作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首次用女性做主角
《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很多读者最熟悉的马尔克斯作品,前者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和马孔多小镇的百年兴衰,谱写了一首关于“孤独”的叙事曲;后者则用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爱情的所有可能性,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马尔克斯早已说过,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写爱情。《我们八月见》是马尔克斯自创作《霍乱时期的爱情》时就在构思的故事,将续写他最经典的“爱情”主题,勾勒爱情的另类模样。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婚姻美满的五十二岁女子,每年八月十六日同一时刻,她都会乘坐同一班渡轮,抵达同一座岛上,为母亲扫墓,每次旅行都会邂逅不同男子,也只在墓地里向死去的母亲坦白每一个八月的经历……
除了爱情,这本遗作的另外一关键词就是“柔软”,《我们八月见》是马尔克斯首次在中长篇小说中用女性做主角,全书基调充满女性视角独有的细腻绵长。从书中的这些金句就能看出,马尔克斯书写爱情与欲望的笔触多么的迷人和优雅:“命运如此,我们逃无可逃。”
从1955年出版处女作《枯枝败叶》,到40岁写出震惊文坛的《百年孤独》,再到2014年与世长辞,马尔克斯几乎一辈子的时间都花在写作这一件事情上,他用天赋和勤奋,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庞大的文学宫殿。《我们八月见》就是这段终将结束的文学之路的终点,就如本书译者侯健说的:“翻译完最后一个字时,有种想哭的冲动,因为仿佛看到马尔克斯放下笔,松弛下来的样子,我知道他再也不会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