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字像手机的国产轮胎火了

中策橡胶瞄准新能源汽车蓝海

2023-10-20

朝阳一号轮胎

分贝测试

中策的未来工厂里,智能化的生产线随处可见。

记者 梁应杰

如果一条国产轮胎卖到米其林80%左右的价格,你会心动吗?

对中策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沈昊昱来说,今年以来最大的好消息之一,是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主心动了。不仅心动,还主动当起了“自来水”,在车友群推荐中策旗下的朝阳1号EV PRO轮胎。

这款名字看起来像手机的轮胎,是中策进军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旗舰产品,在静音等一些关键指标上已经追赶上了领头羊米其林。

这也意味着,这家早早在卡车轮胎市场成为全球第一的老牌杭企,有力地跃入一片更广阔的蓝海——借助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优势,按照目前的势头,今年中国大概率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出口国。

在一个由中国主导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有太阳升起的地方,朝阳轮胎的身影将有机会更频繁地出现。

新能源汽车轮胎的性价比之选

“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这些客户是哪里来的。”谈到新冒出来的客户,沈昊昱说,“后来逐个去问,原来是看到网上的评测,主动选择的我们。”

在B站,关于朝阳1号EV PRO的评测并不少,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极氪等新能源汽车的车主都试过这款轮胎,有的直接把“国产轮胎天花板”放到了标题里。

播放量最高的,是B站知名的汽车UP主“铁锈IRONSHOW”做的一期评测,在粉丝的呼吁下,朝阳1号和米其林、马牌、倍耐力三款国外知名品牌轮胎放在一起比较。最后的结论是,朝阳1号在舒适性和胎噪两个指标上表现不错,售价还不到千元,是性价比之选。

虽然对于预算充足的车主来说,朝阳1号可能依然不是首选,但沈昊昱还是看到了“突破”的迹象,“新能源车主对传统品牌的忠诚度不高,这给了朝阳进入市场的一个机会。”

就像评测展示的那样,打动这群车主的,主要是朝阳轮胎的胎噪较低,非常适合用在没有发动机噪声的新能源汽车上。从“铁锈IRONSHOW”的测试数据看,朝阳1号的噪声比米其林还要低一点点。

“除了更追求静音效果,新能源汽车用的轮胎和燃油车的轮胎有很大不同。”中策橡胶集团副总经理兼海潮橡胶总经理蒋志强介绍,比如新能源汽车普遍比燃油车要重,意味着每条轮胎的载重要更大,新能源车的加速度很快,对轮胎的抓地力要求也更高。

这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快速普及,市场也迅速出现了细分需求。沈昊昱观察到,像驾驶“蔚小理”的车主会特别关注噪声和抓地力,网约车车主就不在乎噪声,更在乎耐磨程度。

做了65年轮胎,需求多元化恰好是中策的机会。“现在街上跑的,从低端的老头乐,到耳熟能详的品牌比亚迪、零跑、塞力斯等,不少车型标配的都是我们的轮胎。”蒋志强透露,“比亚迪马上会成为我们第一大客户,理想、小鹏也正在洽谈中。”

全行业“灯塔工厂”零的突破

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年底,中策位于大江东的新工厂将提前通电出胎。这是中策未来工厂的2.0版本,智能化程度更高,有望申请“灯塔工厂”的资质。

所谓的“灯塔工厂”,指的是将数字技术大规模运用到生产制造领域,并且取得巨大收益的工厂。截至今年1月,全球“灯塔工厂”数量不过132家,其中50家在中国。

“整个工厂连门卫都没有,基本上实现无人值守。”根据蒋志强的测算,在这个全新的工厂里,工人数量会在原先的基础上再下降50%,“现在全球的轮胎行业都还没有一家‘灯塔工厂’,我们有望实现零的突破。”

按照规划,等完全投产,这个工厂的产能将达到2000多万条,近八成会用于新能源汽车轮胎的生产。

2022年,中策斥资5亿打造的“高性能子午胎未来工厂”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用上了5G、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后,这个工厂6-7秒就能生产一条高品质轮胎,车间所需工人数从450人降到140人。

每当跟人介绍未来工厂,蒋志强都会回忆起27年前,刚进中策时的经历。那会儿,他是硫化工序的技术员,整个厂区一年四季都和火炉一样,所有流程全靠人工来操作,“因为实在太热了,大家不得不违反规定赤膊上阵。”

当年,硫化工序一共只有4条生产线,需要90多个工人。在探索数字化改造后,这个数字逐渐归到了零。

积极拥抱数字化,源自中策的危机感。2015年,为了应对“反倾销”法案,中策走出国门在泰国建厂,从奠基到第一条轮胎下线,仅仅用了180天。奇迹背后,中策管理层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泰国的人力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当时我们就在想,要把中国作为大本营继续做下去,必须要做一些变革。”沈昊昱说。经过8年时间的探索,目前在国内人工成本是泰国两倍多的情况下,两地工厂整体生产成本基本持平,但因为更智能可控,国内工厂在高端产品上的表现更好。

未来的轮胎会变什么样?

2018年,云栖大会的“新制造”峰会上,首次有杭州老牌制造企业亮相。那是中策第二次参加云栖大会,他们联手阿里云的“工业大脑”,带来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把整个橡胶混炼胶的合格率从92%提升至97%。到了2020年前后,这个数字被提升至99.9%。

虽然当时阿里云的“工业大脑”也只是初出茅庐,但这颗大脑对合作工厂还是有要求的。最基础的就是有足够的数据,才有可能建立工艺算法模型,再通过算法优化,实现流程变革。

这就得益于中策橡胶早在2003年就开始拥抱自动化,尝试用机器替代人工。

相信并拥抱技术,似乎写在了中策橡胶的基因里。2022年,他们成立了专注轮胎前沿科学和基础科学的研究中心,引进了不少国内外专家。

“这些专家不来解决具体问题,不参与轮胎的设计,更多是在做基础科学研究。”牵头打造这个中心的沈昊昱说。

再往前,他们还成立了一个智能轮胎研究部,用智能化的手段设计智能轮胎。“我们原先设计轮胎,会在工程师调研基础上画图,做小批量生产再测试,现在全部采用仿真手段,设计的时候就能有参数反馈。”蒋志强说。

这个研究部也在探索未来轮胎的样子,比如在轮胎里装上芯片,能更好收集压力、耐磨等数据,及时反馈给车机。

接连设立研发部门也拔高了中策橡胶员工的学历水平。在蒋志强进厂的时候,中策只有9个大学生,现在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哈工大硕士生导师都来中策做研发,光博士学历的就有几十个。

“目前,从轮胎综合性能来看,我们肯定和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等第一阵营的国际大牌有差距。但国产轮胎这些年一直在进步。”沈昊昱说,“以前连第三阵营都排不上,现在完全在第三阵营了,在车子原配胎这块正在冲击第二阵营。”

不久前,美国知名轮胎杂志《Tire Business》发布了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米其林连续4年夺冠,中策橡胶排在第9位,也是中国内地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前十的轮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