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司楠
听说过6124点买股票被套的,5178点追高站岗的,但你听过2900点买基金被套在3300点的吗?还真有。由于今年极端分化的行情,手上没有“人工智能”或“中特估”标的的投资者体验感普遍不好,部分重仓新能源或医药类、消费类基金的投资者从相对低点买入,被套至今。
统计显示,今年跌幅超10%的基金有587只,跌幅超20%的有23只,与此同时,年内涨幅超30%的有44只基金,真的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今年的“小目标”又变成了“回本”
“2021年是基金抱团瓦解的‘元年’,我的目标是‘回本’;2022年是格外困难的一年,我的目标是‘回血’;2023年是经济复苏的一年,但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小目标又变成了‘回本’。”杭州90后投资者小蔡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持有的几只新能源基金都是亏损的,其中,亏得最多的“长城新能源股票”跌了差不多20%。
公开资料显示,长城新能源股票发起式基金的基金经理是杨宇,该基金近6个月的回报率为-21.89%,近1个月的回报率为-4.22%,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而和长城新能源股票发起式基金一样,年内亏损超20%的基金多达23只,其中不乏像华泰柏瑞成长智选混合、广发先进制造股票发起式、长城行业轮动混合这样的头部基金。
小蔡说,“今年行情挺难的,要是手里没有‘人工智能’或‘中特估’标的,根本跑不赢指数,更别提超额收益了。前两天看到一个报道,说现在全市场有2000多只股票已经跌破2022年的最低点,市场操作难度可想而知。作为类比,年初许多人都还在憧憬‘复苏牛’,2023年能成为一个股票大年,现在看来都有些不切实际。”
更为扎心的是,隔壁的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已走出大牛市,站上31000点,达到1990年泡沫经济破裂以来的最高点;欧洲、美国市场也在持续走强,其中,欧洲斯托克50指数 (STOXX50E)刷新历史最高点,美国标普500、纳指也录得2023年年初以来的新高。为此,不少投资者调侃道,“压力已经给到A股这一边。”
为什么基金跑不赢指数?
2020年-2021年年初,“炒股不如买基金”“全民买基”成了投资界的一道新风景,但在“基金抱团股瓦解”“明星基金经理势弱”后,“基金跑不赢指数”也成为了一种现实。这里有市场风格的原因,也有投资者不成熟的一面。
在盈米基金研究院高级权益研究员聂涵看来,今年以来,市场主线围绕过去几年受机构冷落的计算机、传媒等板块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主题展开,而公募基金在银行、计算机、传媒、建筑等行业配置比例较低,因此近期呈现出主动权益基金跑不赢指数的现象。
谈及今年各板块之间轮动节奏加快的原因,创金合信基金首席量化投资官、创金合信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经理董梁从资金面的角度解释称,“今年经济复苏的强度不及年初大家的预期,一些春节前基于乐观预期而上涨的板块后继乏力,出现回调。股市增量资金较为稀缺,处于存量博弈状态。”
“在存量博弈的市场中,一些板块的上涨几乎总是跟其他板块的下跌同时发生,这就造成上涨板块相对于下跌板块的性价比会迅速弱化,从而导致高切低类型的轮动。”董梁判断,除非下半年经济加速复苏,存量博弈热点轮动的行情大概率还会持续。
炒股不如买基金还适用吗?
主动基金跑不赢指数,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也会有阶段性跑输指数的时候。在基金投资体验感大不如前的当下,什么才是基金投资的正确姿势呢?
就在不久前,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和蚂蚁财富联合发布《2023年基民理财行为及投教偏好调研报告》,报告显示,7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基金投资收益未达预期,其中近4成认为与预期差距非常大。在分析调研数据时,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张晓燕指出,超过78%的基民认为选好品、科学配置、长期持有都是健康的投资行为,有助于提升收益率,但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三方面的投资者并不多。
面对基民“为什么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热门问题时,富国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张圣贤表示:“大部分有这种感觉的投资者买的都是热门板块,本身波动性会比较大,大家急着追涨,遇到波动后又很难坚持持有,导致追涨杀跌。”
张圣贤建议,可以通过分散配置以增加把握市场热点的概率,降低组合整体的波动率。当然,投资者自身的学习能力也非常重要。而上述《报告》显示,基民重视投资知识的获取,61%的受访者每周期望花1-5个小时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但其中只有一半的人真正花了这么多时间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