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山岭、成片的稻田间,藏着三个民族村

“稻香小镇”建德市大同镇打造“畲情小寨”

2023-04-03

学生们在跳竹竿舞 大同第一小学供图

记者 凌姝文

“公鸡爬岭上尾巴长长拖下来,鸭子跑到稻田里吃稻秧……”

这首畲歌,雷国香教很多人唱过。74岁的雷国香,出生在建德市大同镇,她的家乡就像歌词里提到的那样,有高高的山岭,还有成片的稻田。

建德有五个民族村,其中三个在大同镇。

如今,建德大同“稻香小镇”已经美名在外,当地还在积极谋划另一个品牌:“畲情小寨”。

畲情是特殊的美食、节日和技艺 游客们可在文化礼堂集中感受

雷国香是被畲家风情浸润着长大的,她最了解“畲情”的样子:

“畲情”是吃畲族美食。农历十二月廿四是当地畲族新年,新年要吃碱水年糕、做“豆腐儿”,“豆腐儿”是一道用豆腐做的菜,把豆腐和黄豆渣一起煮再放点青菜,当地大部分饭馆都能点。

“畲情”是庆特殊节日。每逢农历“三月三”,畲民们在镇上打麻糍、做乌米饭、跳竹竿舞、酿红曲酒;每年秋天的“开镰节”,大家在收割新稻前要唱歌、祭祀,热热闹闹庆祝一场。

“畲情”是穿银编彩绳。在雷国香记忆中,她的母亲有一个大首饰盒,里面放了很多银项圈、银手镯,镇上有很多外地人过来开的银铺子。“妈妈她以前常常去采猪草,换银器,在我们看来,银饰戴在身上叮叮当当很快乐。”跟着母亲和奶奶,雷国香学会了编畲族彩带。

如今,雷国香眼中的“畲情”,继续通过新的民族团结阵地在大同镇延续。

大同镇高桥民族村有一间文化礼堂,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雷国香会在文化礼堂里进行畲族彩带文化传承教学,她还牵头组建了排舞队、山歌队、体育运动队等文体团队,定期在礼堂开展文体活动。文化礼堂每天开放,已成为外来游客体验民族文化的聚集地。

大同镇老街中心建了“之江同心·稻香石榴红家园”场馆,成为各族群众文化交流的平台。

在重要的节庆日,也依旧能看到畲族群众独特的庆祝仪式。

建德市唯一一所民族学校

开发了系列民族文化拓展课程

74岁的雷国香已退休多年,但她是大同镇有名的“大忙人”。平日里,除了去文化礼堂办活动,她还经常去大同第一小学,教孩子们学编彩带。

大同第一小学是建德唯一的一所民族学校,位于大同镇永平路,也是大同镇非常重要的民族工作阵地。

大同第一小学有个办校理念:民族团结的笃行者。在实践中,校方通过制定特色课程、深化特色社团活动、编制民族特色课程教材,打造畲韵长廊、民族馆,让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民族文化熏陶。

自2010年起,大同第一小学开发了系列民族文化拓展课程,深受师生喜爱。每周四下午,学校会利用两节拓展课的时间,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不同的民族文化课程,有的到操场上跳竹竿舞、有的到民族馆编彩带……

校方为此还编写出版了两本教材《畲韵百草香》和《畲韵彩带飘》。据校长陈建珍透露,今年她们还将编制一本全新内容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