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委统战部、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联合都市快报推出

临安区的民族团结好故事成了一部“连载小说”

2023-02-26

大学生进村传播茶文化 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之江同心石榴红·杭州民族团结好故事

8年前,路是破的,口袋是瘪的 如今,游客、高校师生一批一批地进村

记者 凌姝文 通讯员 雷俊峰 俞平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杭州市临安区有40余个民族成分,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

2015年底,俞平来到临安区委统战部(民宗局)。

民族宗教管理,是统战部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俞平还记得,当他第一次走进临安的民族村时,“路是破破烂烂的,村集体经济很薄弱”。

如今,忽如一夜春风来,临安的5个民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大家庭的笑脸,也从民族村向城市社区蔓延。

民族村的发展,一环扣一环

临安区有众社、浪山、枫树岭、逸逸、铜山5个民族村,以及1个板桥灵溪村畲族集聚点。

早几年,政府发到村里的项目资金,像撒胡椒面一样,每个村分一点,各自为营、小步发展。

俞平直觉,资金不能这样分配。

“于是,我前几年就集中资金,每年主做一个项目。”在这样的改动下,太湖源镇众社村有了一个地标性的文化礼堂,并逐步安装上光伏发电系统;太阳镇枫树岭村引入一批物业用房,并通过设计改造,将房屋出租,获得了一笔较为丰厚的租金……

此外,从“乡村振兴”到“共同富裕”的号角令下,各民族村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208省道於潜逸逸民族村路段,建起了3000多立方米的挡墙,路段行车路面拓宽至6米,方便了各族村民的生产生活;铜山民族村风情大道安装起民族灯,沿河港做上了特色花坛,拓宽了道路,还用宅基地建成健身广场等。

硬件环境慢慢变好了,进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2019年,临安区首届畲族“三月三”风情文化旅游节在铜山村举办;2020年,临安区畲族农耕文化艺术节在众社村举办;2021年,浙江工商大学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枫树岭村授牌;2022年,浙江农林大学在枫树岭村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多种实践方式:有大学生去村里支教,把前沿的教育理念送进去;还有技术人员去村里培育玉米、水稻等作物,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过去。

在一环扣一环的发展带动下,枫树岭村还上线了“浙里新畲村”数字应用平台。

“因为村里有土地,也有种菜养禽的人,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平台,让村子外的人可以线上下单、认种认养,最后收获产自大山的食材。”俞平说,这就相当于一个“开心农场”。

平台上线后,中国联通临安分公司就认种了120亩稻田。如今,公司里的员工每天吃的就是太阳米(太阳镇的大米)。

城市民族工作,留得住人才

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临安区锦南街道锦溪社区,有一个约500平方米的民族家园,里面设有民族文化会客厅、民族同心书吧、民风文化走廊、民族活动室等场景,在2021年成功创建第四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

锦北街道把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确定为“之江同心·石榴红”共富基地,内有民族会客厅、民族服务窗口、民族书吧、民族咖啡吧、民族讲堂、“双创汇”工作室、博科汇创投·创客厅,为各族创业就业人员,提供资源、资金、智力、知识等全方位的支持;

锦城街道打造了全区首个民族共富体验馆,将各民族传统文化与国潮风格融于一体,开放给大家参观、体验、了解。

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氛围中,临安区走出了一批少数民族人才。

今年26岁的蓝羽,是浪山民族村的畲民。毕业后,她在临安区锦南街道注册了一家设计公司,还成为了临安区最年轻的政协委员。

蓝羽的公司,喜欢设计各种带有民族特色的平面作品,她说,这是她身为少数民族的个人情怀。去年,临安区的“共富石榴红 民族欢聚夜”活动,就采用了蓝羽设计的主视觉。

家住枫树岭村的陈小娇,在留学归来后,也成立了乡创工作室,与畲族同事一起,帮助家乡的本土农产品“走出去”“销得好”。

从一个点、一件事,到一个区、很多人,临安区的民族团结好故事,渐渐形成了一部“连载小说”,并且还在不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