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庐
穗庐院内
清晨,市民在观景露台遛鸟。
院内楼梯
巴金亭内的巴金手模
你还知道西湖边有哪些名人旧居,欢迎扫二维码,进入橙柿互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记者 余夕雯 摄影 陈中秋
在杭州,你可能很难再找到一条像北山街这样地理位置绝佳的道路。
坐北朝南,依山面水,风光无限。
从清末开始,这里便成为达官显贵趋之若鹜的安家之处。一拨又一拨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富商巨贾把目光投向这里,在西子湖畔打造自己的人生传奇。
在众多有故事的民国别墅、名庐中间,有一处已荒废多年的穗庐,始终低调而隐秘。
穗庐里有一个观景露台,这两年在社交网站上突然走红,因为在这里,你可以眺望曲院风荷玉带桥与雷峰塔。不少人专程赶来打卡,只为能拍到一张山水湖塔同框的绝美大片。
很多人好奇,穗庐到底在哪个位置?它曾经的主人是谁,又有过多少不平凡的过往?
旧主人是广东富商
北山街94号,这是穗庐的门牌号。但说实话,北山街走过多少遍的你,可能也从来没发现过它的存在。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穗庐不在路边,且直通的石阶大门紧闭。找到它,需要绕道爬山。
杨公堤与北山街交叉口,有登山游步道,走一小段,能看到右手边有一排老房子,从这里便可以通往穗庐。
一条长长的石阶,直达北山街,走下去就能看到一座雕刻精美的砖饰门楼,门楣居中位置写着“穗庐”。
穗,是广东广州的别称,言简意赅,这是广州人的房子。门口的介绍石碑说,入口牌坊由清水砖砌成,颇具岭南建筑风格。
这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集住宅、祠堂、家坟于一体的山地园林式花园别墅。院内是两层三开间的老式洋房,浓郁的民国风情,中西合璧。
穗庐又名鲍庄,始建于1922年,1925年建成,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它的主人是广东富商鲍柏麟,曾在广州、上海、杭州等地经营多种产业,家底殷实。
再上石阶,走到高处,回头俯瞰,整个建筑掩映在300多岁的古樟树中间,墙面沧桑斑驳,院内落叶满地,时间在这里好像是静止的,孤寂、萧索又绵长。
从文人汇聚到网红打卡
在这北山街上,名人旧居实在太多,从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的“静逸别墅”,到报业巨子史量才和爱妻沈秋水的“秋水山庄”,再到北山街8号的蒋经国旧居等。相比之下,已荒废多年的穗庐,难免就显得寂寞一点。
只有继续沿着石阶,走到半山
观景露台处,才有了一点点人气。
慕名而来的年轻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这个背山面湖的取景点,眺望西湖,打卡社交平台上的爆款拍照点位。
露台上,有一座混凝土结构的八角雕花亭,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时代特点。坐在亭中,远眺西湖,算得上是一处绝佳秘境。
除了网红摄影打卡地,很多人不知道,这里也曾是文人聚集的地方。
2004年,穗庐被列入杭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一年之后,“江南文学会馆”搬到这里,不少当代文坛大佬都曾到过这里,书香在这里弥漫开来,直到后来文学会馆迁出,才空置至今。
与穗庐一墙之隔的北山街95号建筑,也曾是江南文学会馆的办公区域。这里原为著名士绅汪曼锋于1934年所建的私宅。江曼锋与浙江著名人物陈叔通、马寅初私交深厚。
除了八角石亭,还有一座四角石方亭,就在穗庐后院石阶旁。亭子周围藤蔓密布,很容易
就错过了。
但必须提一提,不少文学爱好者知道穗庐,就是因为这座亭子。因为亭子中央有一座水泥方碑,上面有巴金先生的手模。
石碑侧面,还刻着巴金手迹:“我的心灵中燃烧着希望之火”和“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正面则刻着戏剧大师曹禺称赞巴金的话——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
巴金对西湖一往情深,曾在《随想录》中写:“全国也有不少令人难忘的名胜古迹,我却偏爱西湖。我十岁前就知道一些关于西湖的事情,岳王坟占着最高的地位。以后我每次来西湖,都要到这座坟前徘徊一阵……岳飞、牛皋、于谦、张煌言、秋瑾……我看到的不是坟,他们是不灭的存在,是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的化身。西湖是和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结合在一起的,它不仅美丽,而且光辉。”
距离穗庐不远处,就是岳王庙,这可能也是当年巴金喜欢这片庄园的原因之一。
亭子里这个手模,是当年由北京现代文学馆制作、巴金女儿李小林赠送给杭州的。而这个亭子,也被取名为“巴金亭”。
正如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旭烽曾评价穗庐:“西湖的文气、江南的诗意、中华民族的神韵尽可在这里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