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E

“打野”,拥抱大自然的“趣”与“味”

2024-04-11

春暖花开,万物生长,“打野人”的“打野魂”也随之苏醒,他们呼朋引伴、拖家带口,活跃在田间地头、山野密林。但需注意的是,“打野”虽野趣满满,风险也同样不容小视。

城报记者 曾小丽

各地兴起“打野”热

春天里,除了踏青、赏花,还有一项活动相当火爆,那就是“打野”!一到周末节假日,不少人就会到城市周边的山野中,感受挖野菜的乐趣。

水芹菜、草头、野葱、荠菜、马兰头、鼠曲草、艾蒿、竹笋、鱼腥草、芥菜、豌豆尖……一番拌、炒、炖,一桌鲜味看得人垂涎欲滴。

打野,曾经是一个游戏名词,而在最近,随着年轻人的加入,它又被赋予了“去野外挖野菜”的新含义。

“素”野(挖野菜)、“河”野(钓鱼)、“闲”野(放空)……在杭州、成都、重庆、长沙等全国各地,“打野”的队伍随处可见。某社交平台上,有30多万篇关于“打野”的笔记,“打野人”积极晒出自己的战利品、分享“打野”地图,详细标注出适合挖野菜的地点。

平台上还有一些组团“打野”的招募帖子,一些挖野菜群的成员多达数百人。热起来的“打野”,让旅游公司也嗅到了商机,他们纷纷推出了各种点位的收费“打野团”。

春味鲜美谨慎采食

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城市生活节奏快,春天走到户外,亲近自然,还能带回一些“成果”,除了增加春天的乐趣,还在“动起来”的同时,放松身心,增进亲情、友情,因此让人乐此不疲:“挖的不仅仅是野菜,更是快乐!”还有人认为野菜是野生的,属于绿色食品,新鲜无污染、更健康。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北京科协发布的科普文章显示,天然野菜并非就是“绿色食品”,其营养并不会比我们栽培的蔬菜更高,不少受污染的野菜经常吃还可能对健康有害。野菜的质量没有任何监管,其生长环境有可能已经被污染,甚至也可能沾有农药、杀虫剂等。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食用有一定风险。

另外,据专家介绍,采摘、食用野菜其实有较高的植物学门槛,有些有毒植物的长相酷似野菜,没有经验根本看不出来,比较容易混淆的有血皮菜和化儿草、马兰头和一枝黄花、、野葱和葱莲、野芹菜与石龙芮等,野生蘑菇一类更是“重灾区”。“尽量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野菜,切勿采摘不认识、不熟悉的。”

声音

@路路:这不是“打野”,这是上山进货。

@西伯利亚地下铁:打野一时爽,一直打野一直爽。

@以德服人:我表示我只敢挖折耳根。

@吃饭喊上我.:哈哈哈哈,我已经连续组织四周爬山和“打野”了。

@杨林月:春天“打野”,既能满足口味,又能接触大自然、沐浴阳光,十分有益身心健康。

@陆茵:我胡葱中毒了,大家食用野菜之前必须焯水,否则很容易中毒的,我过敏性皮炎,非常严重。

@微云淡月:我从小生活在乡下,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都知道,但是,还是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不知道、不清楚的都不吃,为自己和家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