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铃声“静悄悄”

2025-01-06

郑佳倩教学生如何使用番茄钟。校方供图

记者 胡鸿 通讯员 李雅南

“某某老师今天没有按时下课。”近日,行知第二小学副校长郑佳倩在校园无铃声监督信箱内收到学生意见,随后她找到该名老师沟通。

平日里,负责打铃的学生就像一位位校园“小更夫”,协助老师上下课;郑佳倩则像是校园“大更夫”,在提醒的同时肩负巡查重任,协助师生“扫除”障碍。

杭州市行知小学以及领办的杭州市行知第二小学,从去年4月开始启动校园铃声改革。在校外,这一变化受到社会关注和热议;在校内,师生们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打铃工具再“升级” 增设无铃声监督信箱

去年4月初,学校决定启动铃声改革——取消统一的电铃,改为让学生手动打铃。后勤部门马上采购手动铃铛,并在教学楼内的显眼位置挂上时钟,方便各班时钟管理员查看时间。

“当时老师们有顾虑,担心影响正常课堂秩序。作为这项改革的推进者之一,我有责任带头做好这件事!”在郑佳倩的鼓励下,老师们积极行动起来了。

但一连串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铃声太轻了,有的老师听不到”“有孩子忘了打铃”“孩子没把握好时间,上课时间迟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郑佳倩积极与校领导商量对策。这学期开始,学校撤销了教室里的手动铃铛,取而代之的是番茄钟。“叮铃铃……”上午11点多,三(9)班的教室里响起一阵轻悠的铃声,安静的教室片刻热闹起来,学生开始自由活动。负责打铃的学生祁骐拿着番茄钟说:“现在打铃不用看时钟,很方便!”

在一次巡课中,郑佳倩发现“老师拖堂”现象仍然存在。经过商量,学校决定增设无铃声监督信箱。“没想到,挂上去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学生的反馈。”郑佳倩说。

在积极推进铃声改革的同时,郑佳倩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时间管理。如在近期举行的少先队代表大会上,学校收到67项提案,其中有9项提案与课间生活、自我时间管理等话题相关,譬如建议开展时间管理挑战赛、建立时间管理小组、推广时间银行制度等。

推进学校长短课 课间延长至15分钟

校园铃声改革的意义何在?学校另一项措施的落地,给出了答案。

深冬的校园,寒意浓、银杏黄。在行知第二小学研修教室内,每周的长短课研训正在进行,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着教学设计,郑佳倩则仔细记录着大家提出的问题。

“长短课”根据教学所需,把原本40分钟课程进行拉长或缩短,让课程设置更符合教育规律、学生需求。省教育厅印发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也对灵活开设长短课、大小课提出了明确要求。

而铃声改革恰好为长短课的落地提供了条件。“有了长短课,每个班的上下课时间都不一样,课表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从另一方面来说,上长短课对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郑佳倩表示。

长短课经常需要占用两节课的时间,郑佳倩要求各年级组长协助老师做好调课换课的准备。四年级数学课讲到“公顷和平方千米”时,老师徐佳杰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实地丈量面积,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很有意思,期待下一堂长短课!”

一段时间下来,郑佳倩发现越来越多老师愿意在长短课上花心思下功夫,课堂效率也越来越高。

一路走来,教学出身的郑佳倩逐步摸清了老师的顾虑和难点,积极解决了各类问题。“课程改革的氛围形成后,老师们都慢慢转变了思维。”郑佳倩表示,其间经常在家校平台收到家长的点赞。

校园铃声变化是杭州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案例。一年多来,杭州各城区中小学校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课堂教学、学科建设、教师研训等方面不断摸索、探究、尝试、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个多月前,学校还将课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郑佳倩表示,“在长短课的基础上,学校将逐步推进跨学科教育的探索,我和老师也将继续积极适应并投入到新的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