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小学的学生在帐篷里午睡。
育才京杭小学骨干教师到临安育才横畈小学送教。
老学校撤并后,学生张艺超(右)在新学校交到了新朋友。 记者 张之冰 摄
拧紧校园食堂安全阀,师生用餐更放心。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记者 王厚明
孩子马上到入学年龄了,希望能在家门口上好的学校;孩子要上高中了,期待更多好的选择;孩子生活在乡村,盼望能享受和城里同样优质的教育……孩子能否“学有优教”,正成为影响一个个家庭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小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中央有部署,杭州见行动。对百姓需求的聆听和回应,一直是杭州教育的“心头大事”。
一年来,杭州教育坚持民生实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仅做好顶层设计谋全局,“大手笔”持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以名校集团化战略为抓手有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辐射;还接地气重细节,“绣花功”着眼于细微处,关注孩子入学能否保障、午间躺睡能否休息好、在校饮食安全是否有保障等教育的方方面面。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幅饱含民生温度的美好教育新画卷,正在这座城市渐次展开。
A
建新校园保障学位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老牌高中辐射全市 让学生升学有更多选择
“我们家孩子,入学会被调剂吗?”这是上半年杭城不少小学新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今年杭州市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人数13.5万人,虽比去年少了1.9万人,但比2022年多了约1万人,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新入学的人数居高不下,小学毕业人数又相对较少,“一进一出”间学校总人数在增加,这非常考验学校的容纳能力。但事实上,直到升学季结束,也没有“报不上名”“入不了学”的事发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录取的小学新生中,包含了近2.9万名随迁子女,占比超五分之一。
“杭州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在近两年入学高峰压力下,通过多方努力,坚定不移地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与市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当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实现应读尽读,且94%以上都就读于公办学校。”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入学“洪峰”平稳通过,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提前谋划。今年,是杭州连续第5年把新建学校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前4年已建设学校447所、新增学位38.21万个;今年再次加大投入,截至目前共完成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96所、新增学位10.09万个,大大超过年初制定的目标,这些新校园为学位供给提供了保障。
新校园的投用对缓解入学压力的作用显而易见。如卖鱼桥小学去年招收新生时,“一表生”(指房户一致的学生)落户年限为2年8个月,今年缩短为1年4个月,部分学生分流到了今年新投用的文润小学(卖鱼桥小学文润校区)。“两所学校同属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文化同源、管理同步、资源共享,家长们对这样的安排都很满意。”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才军说。
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如何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期望,近年来市教育局出了不少新招实招。
今年9月,在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旁,学军中学桐庐学校正式开学,首届向桐庐本地招收6个班288人。这让当地的家长欢欣鼓舞,“原本想把孩子户口转到主城区,现在在桐庐本地就能上名校,太好了!”一位家长激动地说。
今年投用的还有杭高临平学校、杭二中富春学校,算上前些年投用的杭二中钱江学校、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杭州老牌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已向城市新区全面延伸。名校集团化的办学模式,正通过输出优质教育教学团队和成熟管理模式,借势借力更快带动区域教育发展。
杭州在高中阶段的提前布局,也给更多家长吃下定心丸。“这些年生源高峰渐渐向高中传导,这些‘新名校’的投用,为初三学生的升学提供了更多选项。”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B
村校撤并加速 让乡村孩子走入更多元的集体
助力教师成长 跨区域教共体覆盖西部五区县
“同学们,看到这个校标没有?这就是我们今后读书的地方——威坪镇小学。要多看地图、多了解世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9月1日,威坪镇小学校长方芝华领着41个分流过来的新学生,在学校长廊里上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学校生源在急剧减少,“小校微班”现象越来越引起政府重视。“学生少、学校小,意味着教育资源薄弱,孩子走出大山的路就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撤并纳入了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杭州以“高中向县域聚集、初中向中心镇聚集、小学向镇中心聚集”为主线,一年中有序撤并17所农村学校,其中淳安是重点实施区县。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教育质量只增不减、教学质量只优不退、家长负担只减不增。’”淳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徐建平介绍,今年全县有10所学校撤并,涉及小学生288人。这些学生如何分流?老师逐一上门家访,询问家长意愿,再将孩子合理安排到新学校,不搞“一刀切”。“家访过程中,家长最关心的是上下学通勤问题,为此淳安配备了77辆校车,设置了近150条接送线路和800个站点。”
当孩子们走入更多元的集体,也收获了更多惊喜。宋村乡中心小学撤并后,转到威坪镇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张艺超很兴奋:“原来我们班就4个人,现在有30多人,终于可以和同学组队踢球了!”
对于乡村孩子来说,他们希望结识更多伙伴,也渴望接受更多优秀老师的指导。在打造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上杭州一直不遗余力。
前些天,临安育才横畈小学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育才京杭小学送教团队,能和主城区的名师面对面交流,横畈小学的老师很兴奋。“我们学校有54位老师,老教师大多年龄偏大,年轻教师刚迈上讲台,缺乏经验,需要名师点拨。”校长陈敏说。当天,育才京杭小学的送教团队一连开了四堂公开课、两场学术报告,横畈小学的老师直呼“受益匪浅”。随着两校结成跨区域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未来的合作也将陆续展开,育才京杭小学校长莫慧萍介绍:“除了每月一次的线下活动,我们还在横畈小学开设了3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对3名乡村青年老师进行‘传帮带’,未来还将邀请横畈小学的老师来京杭小学跟岗锻炼。”
一直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信息来源封闭等原因,乡村教师面临着学习研究“脱节化”、课堂实践“差距化”等问题,这也成为制约他们成长的瓶颈。为此,杭州“对症下药”——2022年启动“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选派110名城区优秀教师分赴临安、桐庐、淳安、建德,开展为期两年的支教,2023年协调主城区名校,建立了85个跨区域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
今年杭州进一步深化市域“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范围从山区四县扩大至西部五区、县(市),服务周期从2年延长为3年,同时新增51个跨区域城乡教共体。目前,跨区域城乡教共体已覆盖西部区、县(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近年来,杭州还通过名师乡村工作室等有力举措,持续为山区教师队伍“输血造血”。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235个市级名师乡村工作室,其中155个设在西部区、县(市),累计招收、培养骨干学员2000余名。
这些数字折射出的是,杭州将先进教育理念、成熟管理经验、优质课程资源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新建学校输出,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加快推动“教育共富”的扎实举措。
C
让孩子睡得舒心 全域加快推进“午休躺睡”
拧紧食品安全阀 首创校园“清膳e家”平台
午睡轻音乐响起,学生将桌椅调整成躺椅模式,进入午睡……这个学期,杭州市北塘河小学的学生发现了教室里的新变化:课桌椅焕然一新,只需几步简单操作,就变成了可躺着睡觉的“小床”。
学生睡眠问题,全社会都关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该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这项通知也被称为“睡眠令”。
“有的睡”好实现,要“睡得舒服”不容易。过去不少学校因硬件受限,学生午休只能趴着睡,这容易形成脊柱弯曲,还会给眼睛、手脚等部位带来压迫感。从学生身体发育考虑,“午休躺睡”势在必行。
国家有态度,学生有需求,省市有部署。今年1月,浙江省中小学“午休躺睡”现场会在杭州钱塘区举行。早在2021年,钱塘区幸福河小学便开始在全校开展“午休躺睡”实践和研究,该校的“躺睡”已发展至4.0版,获评教育部第五批“双减”优秀案例。借鉴幸福河小学的经验,2023年钱塘区将“午休躺睡”列入区十大民生实事,并实现了全区46所学校全覆盖。今年年初还发布了《钱塘区中小学舒心躺睡管理与服务规范》,包含躺睡物资、课程、管理等规范要求和操作样例,颇具借鉴意义。
如今杭州各区都在加快推进“午休躺睡”,包括钱塘区在内,目前全市已有7个区、县(市)实现了义务教育段学校“午休躺睡”全覆盖。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24年前,杭州中小学的午休装备已有约10万套,年初向省里申报采购约36万套,截至目前新采购42万套,完成率117%。
“杭州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充分尊重学校、学段、学生等差异化需求,指导各校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午休躺睡方案。”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比如一些新学校以及老桌椅到了置换期的老学校,会选择采购具有躺睡功能的新式桌椅。部分老城区的学校,因教室空间限制,新式桌椅放不下,可利用多功能教室、室内体育馆、图书馆等空旷空间进行“舒心午睡”,可选择折叠床、睡垫、睡袋、卡通床等多种寝具。
对家长来说,学生在学校要学习好、休息好,也要吃得好。杭州教育系统体量大,每天有近200万师生在校就餐,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为了拧紧校园食品安全阀,杭州在全省首创校园“清膳e家”平台,并全域推广使用,目前已上线中小学食堂2600余个,全面覆盖13个区、县(市)。
“清膳e家”,“清”为清廉、“膳”为膳食、“e”为数智赋能、“家”为平台,即以深化清廉学校建设为核心,深度应用数字化技术,打造便捷、高效、安全的校园食堂管理服务智慧平台。
“平台最大的亮点就是有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负责平台开发的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新增了招投标管理、采购比对、财务比对、信息预警、过程监管五个功能模块,一旦模块预警值出现异常偏离,学校管理层会迅速介入核查,并第一时间督促整改,“过去监管主要靠人力,现在通过全流程上线、数据入库,利用大数据比对很好地避免了食堂管理环节中的疏漏。”
在11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上,杭州市教育局作为基层教育部门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的唯一代表,介绍了创新建设“清膳e家”平台的经验做法。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清膳e家’谐音‘亲善一家’,希望能传播‘校园即家园’‘师生家校一家亲’的理念,全力守护好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与幸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市教育局和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