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山水间 城乡向“和美”

杭州不断强化乡村建设法治、人才、设计保障 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12-18

西湖“龙坞茶镇”特色产业风貌区

建德市新安绿道九景连珠段绿道

富阳新登古城全景

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杭建宣

七十五载山河向荣,不断精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直以来,杭州紧紧抓牢乡村建设这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盘棋联动推进农房建设、农污治理、美丽城镇建设、绿道建设、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工作,深化开展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数智创新,实现了乡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精彩蝶变、乡村产业基础持续夯实、乡村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形成。

在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的新征程中,“头雁”杭州依旧先行领航。

“今年以来,我们着重在深化乡村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深化设计赋能提升乡村建设可持续性、推动建设成果转化为共富体验等方面下功夫,一体推进好农房、好环境、好风貌、好村镇建设,让更多建设成果可达、可观、可感、可用。”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新征程上,杭州将继续打头阵、当先锋,不断创新探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与法治乡村建设要求相匹配、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盼相契合的乡村建设工作体系,加快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杭州范例。

法规体系立起来

让杭州乡村美得更规范有支撑

从先跑到领跑,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上,杭州在乡村建设领域落下了关键子:2023年,出台了全国首部住建领域组织实施的关于乡村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今年8月,这部沉淀了20年来杭州深化实施“千万工程”积累的经验成果的法规迎来实施一周年。

一年来,在《条例》护航下,全市住建系统乡村建设各项业务工作稳进提质——

农污治理工作持续领跑,连续八年获得全省设区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绩效复核优秀,其中六年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农污治理行政村覆盖率99.13%,出水达标率逐年提升;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全域展开,年度计划投资项目466个,实现了开工率100%,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各类项目1835个,城乡面貌持续更新;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全面推进,首批30个乡镇(街道)纳入2024年全省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建设名单,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绿道里程持续延长,全市累计新(改)绿道22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4996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传统村落规划全覆盖,全市138个传统村落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以《条例》为主干,以制度规范和政策文件为支撑,以地方实施方案为载体的乡村建设法规制度体系也逐步建立。

为推动《条例》实施,市建委提前谋划,制定了包括管理制度、技术导则、标准规范等多种类型的41个配套文件,既搭建起了乡村建设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也为《条例》落地铺设了实施路径。同时,依据《条例》赋予的乡村建设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等职责,市建委牵头建立了市统筹、区县(市)组织、镇村实施的“大统筹”工作机制,统筹全市20余个市直部门合力推进乡村建设九大任务23个要点57项具体工作,多面发力加快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破解乡村振兴“人、地、钱、产”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市建委指导各地围绕《条例》和系列配套文件因地制宜形成本地化实施方案,根据实际需要对本地乡村建设工作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增补。如余杭、临安、桐庐、建德等区、县(市)以《条例》为依据,启动开展了农房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深化完善,镇街一级也纷纷根据各地实施方案细化落实,有效推动了《条例》相关规定实施“一竿到底”。

依托《条例》形成的乡村建设“大统筹”机制,眼下已成为杭州开展农村管线序化工作的“加速器”。

今年4月,市建委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等六部门印发《杭州市农村管线序化试点扩面工作方案》,全面向“空中蜘蛛网”宣战。多个月以来,市建委强化部门协同,通过建立市区两级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引导并鼓励运营商参与农村管线序化工作,一体化推进农村管线序化工作在全市迅速铺开;同时,会同市通发办,统筹协调各大运营单位,督促产权单位统一规划,破解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布局混乱等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0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管线序化工作,其中120个行政村已完工,累计完成清废杆4524处、清废线2556公里、多杆合一1279处、多箱合一2464处、线路“上改下”136公里。

以法治助力高质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杭州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们将加快研究制定《杭州市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新一轮配套制度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条例》配套制度和各项工作机制基本形成,让乡村建设工作实现可量化、可评价、可感受、可推广,让杭州乡村建设工作从‘有法可依’持续向‘良法善治’迈进。”市建委村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设计服务送下去

让杭州乡村美得更出彩可持续

立足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新起点,杭州该如何保持领跑?聚人才智力、以设计赋能、用技术提质,成为杭州正在实践并奋力书写的答卷。

不久前,以“建筑赋能乡村 专业助力振兴”为主题的浙江省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杭州启动会成功举办,标志着杭州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这为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服务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建筑师、工程师们用好设计这把‘金钥匙’,去打开下一阶段乡村高质量建设的大门。”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余建忠如此评价。

一场人才与村镇的“精准匹配”“双向奔赴”就此全面铺开。

在选才方面,市建委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既充分发挥区、县(市)与村镇的推荐作用,又联合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等机构,公开招募一批优秀的建筑师、工程师。同时,鼓励10个涉农区、县(市)分别与在杭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社会担当的勘察设计企业结对,由企业选派出具备相关专业背景且拥有乡村建设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确保人才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已征集有意向参加下乡行动的建筑师、工程师达2164人,其中建筑师442人、工程师1722人,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数占比83.9%、持有执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占比68.7%。

为了实现精准服务,市建委还在前期进行了需求排摸,目前全市已有1228个行政村提出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需求。签约后,建筑师、工程师将根据镇街、村庄的实际需要,采取驻地帮扶、巡回指导、网上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人才帮扶代培、设计引领创新、资源整合对接等各类活动,为乡村建设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支撑。

除双师下乡行动外,今年市建委还开展了“建筑师、工程师”双师下乡公益服务活动,奔赴萧山、余杭、富阳、桐庐、淳安等8个区、县(市)为杭州乡村建设“把脉问诊”;围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村镇可持续设计、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杭州市乡村建设实践经验等内容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为全市乡建工作一线的干部“充电”,推动乡村建设领域“三支队伍”建设。

实际上,以设计赋能的探索实践已率先在农房建设领域落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推广农房通用图集,一手抓设计提升,一手抓服务应用。”市建委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设计方面,围绕“农民认可、工匠实用”的目标,精选具有丰富农房设计实践经验、能提供后续服务的编制团队,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择优确定;同时,针对传统图集仅包括房屋立面和户型图等短板,推出了包括建筑设计方案、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水电施工图以及重要节点大样图等在内的“完整图集”,以及外立面参考用材建议、室内装修参考效果图、整体造价概算等,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农房建设指南书。“在免费向农户提供农房通用图集的同时,我们还针对农户个性化建房需求,提供全过程设计服务,满足村民‘建好房’‘住好房’的诉求和期待。”

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已编制了丘陵风貌的野趣山居型、枕山近水的富春山水型、圩岸延展的湿地水乡型和阔野千里的诗意田园型等特色民居图集1029套,帮助农户修改设计方案1.97万次,服务约4.9万农户,占新建农房数量的90%。

一幢幢品质提升的农房不仅成为村民的“幸福居”,更是山水间的“好风景”、群众致富的“钱袋子”和集体增收的“黄金屋”。

不仅是农房,通过全面系统推动人才和设计下乡,杭州还着力探索建立乡村建设全过程赋能机制、项目全链条管控机制和全周期管理体系,推动乡村建设工作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让乡村可持续发展。

成果转化快起来

让杭州乡村美得更增值有产值

以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城镇村庄美起来,更要让产业扎下去,村民富起来,幸福感提上来。

“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过程中,必须不折不扣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秉持这一原则,市建委始终将普惠民生和产业发展融入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中,助推强村富民,切实将乡村建设各项成果转化为共富成果,为全市域共富夯实基础、筑牢根基。

近年来,市建委持续将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工作与“民生幸福共同体”、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等深度融合,联合市共富办、市总工会、市文广旅游局等单位打造共富风貌游线,举办共富游线联建活动,不断将具有独特韵味的“杭州意象”转化为百姓可游可赏的“共富体验”。目前,杭州共有10条共富风貌游线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富风貌游线名单,总数位列全省第一。今年年初,市建委还公布了杭州市第一批共富游线(绿道篇)名单,全市共有80条绿道榜上有名。

一条条游线不仅串联起城乡美景,更联动沿线旅游资源,让“处处是风景、行行融旅游、人人享共富”的美好蓝图不断变为生动现实。

神奇金三角共富风貌游线涵盖建德市大慈岩镇、兰溪市诸葛镇、龙游县横山镇,29公里的荷美绿道串联起古镇古村、十里荷花;建德还联合金华、衢州推出“一张门票游三地”,以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依托紫溪漫道共富游线,昌化镇全面深化“一村一品一业”共富产业体系建设,沿绿道打造“美好粿味”、青创农场、共富美食广场等9个“共富工坊”,精心培育精品民宿、商贸酒店60余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400余名农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共富风貌驿建设也正持续推进,为百姓富足、城乡和美再添“点睛之笔”。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的“共富风貌驿·江南驿·畲乡驿”,既有畲乡风情主题展示、图书馆等休闲娱乐空间,又兼具共富超市、农产品销售等多种功能,让健康绿色的农产品上平台、拓销路,让实用实惠的产品下乡村、扩市场,成为城乡联动的创富窗口。走进西湖区艺创小镇,首个咖啡与共富风貌驿结合的线下打卡点——“尔本共富风貌驿”引人注目,驿站结合象山艺术公社地标入口,围绕年轻人群社交特色,依托文艺咖啡店,创新采用“驿站+艺术圈”的模式,植入共富超市、风貌展示等功能,将共富风貌驿打造为城市文化艺术“微景观”,以文艺“星火”点亮精神共富之美……

截至目前,全市共137个共富风貌驿开展建设,已建成112个,其中43个入选首批省级共富风貌驿名单、11个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名单。

此外,杭州今年还全面推进桥下空间建设,配合举办全省桥下空间创新设计大赛复审会,全市48个参赛设计作品获奖,其中5个获专业组一等奖,均位列全省第一。一块块“边角料”空间加速融入城市的发展肌理与繁华风貌,一片片“灰色地带”不断转变为群众可感可享的“活力空间”。

从“共美”到“共富”,杭州不断将乡村“颜值”转化为产业“产值”,加速构筑起城乡等值的幸福生活,不断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本版图片由市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