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敏
教育部更新发布2024年度《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新增专业超过半数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等领域。
事实上,近年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适应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新变化,职业教育专业“上新”已成常态。数据显示,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一大修,近3年已增设85个专业,职业教育设置的专业总数达到1434个。
以此次公布的新增补专业为例,所有职业院校均可依法自主设置,备案后即可于2025年招生。当然了,相较既往调整,本次“上新”也呈现多个特点:其一,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智慧、智能成为高频词。比如,航空复合材料智造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工程技术等专业,旨在为相关领域培养高技能人才。其二,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设营养配餐服务、眼镜造型设计与工艺、玩具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其三,新增专业还回应乡村振兴和体育强国建设期待,如乡村治理技术、茶叶生产与应用技术以及足球运动、足球运动与管理等专业的开设,助推相关事业蓬勃开展。
职业教育专业持续“上新”,反映出新质生产力语境之下,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新需求。就在不久前,人社部也发布云网智能运维员等19个新职业——新业态催生新工种、新岗位,新职业不断“入编”,紧跟前沿技术的“数”“智”职业,多数与新质生产力相关,凡此种种,为求职者提供更丰富就业选择,吸引更多人才涌入,也对人才培养前端的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始终盯紧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民生需求,职业教育必须以增强课程开发、师资配备和教学模式等持续创新,作好前瞻性规划布局,实现新增专业高质量培养。
因此,职业教育专业“上新”,还仅仅只是第一步。推动向求精、求深转变,必须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动态调整能力,增强面向职业人才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要补齐师资短板,不断“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企业挂职、校企互聘等,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引入行业专家,做精做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