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沈维 余杭微融圈 张晓欣 黄圆圆)近日,在良渚文化村“村民”裘洪春的群聊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这座文化新地标被反复提及。“展厅汇集了许多宋画精品,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欣赏这些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宝。”对裘洪春来说,在“家门口”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已是一件平常事。
在良渚文化大走廊上,这样的展陈空间还有很多:良渚博物院、良渚5000+艺创园、杭州国家版本馆……这些文化地标在挖掘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持续丰富展陈内容,让公众能看懂文物、走近历史、融入文化。
文化具有价值引领作用,也有辐射带动作用。如何更好地以良渚文化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良渚文化大走廊在谋划建设之初,面临着范围大、主体多、不平衡等挑战。2023年底,余杭区成立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整合多方力量,实现“一套机构”联动推进,通过规划先行、文化引领、产业支撑、机制保障的“组合拳”锐意破题。
去年底,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正式发布。这一年,首期“十大工程”之间如何协同发展,形成强大的综合效应?
每半个月一次的督查通报和例会,贯穿在指挥部的日常工作里。鉴于首期“十大工程”建设主体众多且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指挥部围绕该项目构建了“联系区领导-指挥部-建设主体”三级联络协调机制,以便能及时高效地协调解决各类难题。针对项目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指挥部深度融入项目方案编制环节,积极与上级文物部门沟通对接审批意见,全力保障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协同发展。
保护文物,不能局限于文物本身,更要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为解决良渚遗址保护区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一困难,指挥部创新谋划了良渚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程,为保护区内14个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庄建立了村级发展飞地。这一工程的启动,不仅拓宽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渠道,还将良渚遗址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
此外,今年,指挥部还评选出了“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图景”,并发布了精品旅游线路,为大走廊文旅产业带来了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良渚遗址区范围内的村集体收入平均同比增长37%。
如今,良渚文化大走廊上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我们将以文化为载体,继续探索发展路径,让‘水清、山绿、景美、村强、民富’在大走廊上生动呈现。”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