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杭州亚运会的余韵尚未散去,来自足球运动的澎湃浪潮已席卷而来。杭州,这座充满人文气息的江南水乡城市,正奋力走在一条通向绿茵梦的大道上,以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崭新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足球篇章。本报特推出“启‘杭’绿茵梦——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专栏”,全方位展示杭州在足球人才培养、足球氛围营造、职业俱乐部发展等方面的点点滴滴。
记者 奚源 通讯员 郁佳璐 张诗依
上个周末,2024年杭州市校园足球年度总结活动暨杭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高中男子组决赛在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举行。浙江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为比赛开球,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等主要领导出席。不少现场观赛的家长纷纷表示:“杭州真的要在足球上花大力气了!”毕竟足球运动的发展,对足球人才的新老交替需求非常高,而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青少年足球领域,才是足球人才培养最广阔的“沃土”。
完善校园足球赛事体系
让“12岁退役”不再伤足球少年的心
时间回到2022年的7月,首届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开幕式在黄龙体育中心举行。当天的表演赛中,来自杭州星洲小学女队的甘雨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自己的球队0比1输给了杭州长阳小学后,她面对媒体的采访镜头流下了眼泪。不是因为输掉了比赛,而是因为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和队友们踢球。
其实在杭州各大校园中,像甘雨萍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包括男生在内,想要踢球的他们,不得不因为学业、踢球机会少等各种原因,告别热爱的足球运动。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们口中常说的“12岁退役”。
转眼间,距离今年10月24日杭州市召开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已经过去近一个半月。在这段时间里,足球又一次成为全杭州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汇。不过这次,人们看到了改变,也让更多喜爱踢球的孩子看到了延续自己足球热爱的希望。
市民周先生的儿子今年小学四年级,曾经因为所在的学校一直没有对外参加比赛的机会,只能靠着家长间相互约比赛的方式延续足球热情,久而久之,孩子也逐渐萌生退意。如今,他的儿子终于也有机会代表学校和其他同龄孩子在绿茵场上竞争。周先生表示:“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有充裕的可支配课余时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通过足球比赛培养热爱、团队协作和刻苦精神,即便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喜欢踢球的孩子,也不会因为没有机会而放弃自己的爱好,这都是家长们喜闻乐见的。”
以杭州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校园足球赛事“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为例,今年的赛事有近1600支队伍,超过2.3万名学生参与,赛事历时近9个月,包括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各组别在内共进行近5000场比赛。加上各个区县(市)组织的各种校园足球赛事,全杭州喜爱踢球的孩子们,如今已经不再需要为没有机会踢球而烦恼了。
截至目前,杭州已创建国家级、省级足球特色学校22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和“满天星”训练营基地1个,布局省级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8个和基地学校46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授牌已达577所。
深化“市队联办”机制,明确“631”政策
为足球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校园足球赛事体系的逐渐完善和深化,不仅让校园足球的氛围日渐火热,也充实了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人才库”,让足球后备力量的输送有了更多的可选之才。近年来,杭州市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构建完善的足球人才培养通道和深化体教融合,为青少年足球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根据杭州市体育局和杭州市教育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布“市队联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名单的通知》,自2021年4月至2024年7月,杭州市足球项目共有18所市队联办学校,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杭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一个区县(市)分别对应1所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学(简称:631)的足球人才培养通道”的政策,得到了全市多个城区的积极响应。上城区、西湖区、余杭区等作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和体教融合、市队联办的典型,在足球人才培养工作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其中,西湖区依托杭州市第十三中学教育集团和杭州市竞舟小学等市队联办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为青少年足球人才提供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链条培养通道;上城区以杭州市采荷中学、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等市队联办学校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全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足球人才培养网络。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杭州市采荷中学还成立了真我足球学院,并聘请了杭师大体育学院副院长张辉、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职业队领队李磊两位校外顾问,开创了全市初中领域足球学院的先河。
据统计,杭州市本级队伍在2024年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多项荣誉,其中省青少年锦标赛男女甲组、男子乙组获得冠军,女子乙组获得季军,省青少年冠军赛女子甲组获得冠军。同时,杭州市已经先后输送40余名优秀队员至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国字号梯队及职业队一线队,为杭州乃至浙江的足球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