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柔巾不含棉? “一字之差”造成的误解,不该由消费者买单

本报评论员 陈凌

2024-11-21

近期有央媒报道,某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组织柔巾产品检测,50批次样品中,有22批次在包装上标“棉”柔巾,经检测其中有7批次几乎不含棉纤维,涉嫌夸大、虚假宣传。检测还发现,市面上存在“棉”柔巾和“绵”柔巾两种表述,非常容易误导消费者。

专家提醒,“棉”柔巾和“绵”柔巾虽然名称仅“一字之差”,材质却大不相同。前者是天然棉花制品,后者则是化学合成纤维。二者在原材料价格、产品性能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对柔巾材质有要求的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擦亮眼睛,注意区分“棉”柔巾和“绵”柔巾。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提升,无菌、柔软、便捷的一次性洗脸巾等新产品逐渐为万千家庭青睐,柔巾行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势头。与此同时,雨后春笋般的产品涌现,也带来不少新问题。由于目前相关国家标准并未对“绵”和“棉”字作出明确区分和使用界定,不少商家便借机玩起“文字游戏”,让消费者吃了闷亏。

“绵”柔巾不含棉的伎俩,并非只在柔巾行业。近年来,商家利用产品命名“一字之差”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鲜牛奶、纯牛奶、生牛乳、复原乳”的区别,“纯果汁、冷榨果汁、鲜榨果汁、果汁饮料”的区别……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命名,硬生生把不少消费者逼成了“火眼金睛”。但面对巨大市场,这类“小聪明”又似乎总能重施故伎、屡试不爽,实在发人深省。

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是消费者不变的需求。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本就不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对立关系。为搞懂“一字之差”徒增的学习成本,不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一字之差”造成的误解,也不该由消费者买单。放任商家这类“小聪明”,最终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影响行业整体形象和健康发展。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的同时,也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出台或修订有关标准,呼吁行业加强自律,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让大家都能买得省心、用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