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激发数据要素价值

杭州自贸片区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

2024-11-15

文/刘伟 曹佳蕾 梁家琪

对于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而言,跨境数据流动为底层支撑,正在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数据,预计到2025年,数据跨境流动将为全球GDP贡献高达11万亿美元。数据跨境流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与自主创新的“试验田”,推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与贸易、投资、资金、人员、国际运输自由便利一起列入了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目标总体框架。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试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探索建立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杭州,拥有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先发优势,过去四年来,正依托自贸试验区高能级开放平台,探索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体系,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全力打造国内首个数字自贸试验区。

1

既高效又合规 “三数一链”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浙江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开放平台作用,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动数据要素相关技术和产业应用创新。

针对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在形成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数据流通难、交易合规难、存证互认难等问题,杭州自贸片区滨江区块依托“中国数谷”推出数据要素改革沙盒试点,建立“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流通合规中心,构建“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框架和治理体系。

“三数一链”即数据交易场所、“数据发票”(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数联网和区块链跨链互认机制,可被视作无形的“高速公路”。通过共建“高速公路”,企业可将数据资源安全、合规、快速地“运往”滨江区块,由数商加工处理,并基于相关数据形成服务或者产品,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等目的。

目前,“三数一链”框架体系率先在金融、生物医药、多媒体等行业的6个场景中应用。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已落户“中国数谷”,累计上架数据产品1767个,注册数商1254家,完成交易45.75亿元。

此外,杭州自贸片区先后落地数据资产订单担保贷款、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产品、数据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数据信托等试点,推动数据在合规流通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2

既分类又分级 出台数据跨境管理办法

数据出境不只与企业相关,还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电商平台从国外购买书籍、购置一辆国外品牌的汽车、进口手机出现故障需要报修……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时刻在进行着数据的跨境流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资产,其安全有序流动已经成为驱动国际贸易变革、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

自2022年9月1日,国家网信办在全国实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以来,杭州自贸片区一直在积极推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在省委网信办、市委网信办支持下,截至目前,杭州已有18家企业40个场景完成数据出境评估申报,申报数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4年3月2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指出,自贸试验区在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框架下,可以自行制定区内需要纳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管理范围的数据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经省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后,报国家网信部门、国家数据管理部门备案。

在吸收杭州自贸片区滨江区块数据跨境流动先行探索经验基础上,在省委网信办、省商务厅、市委网信办指导支持下,今年9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管理办法》全面深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数据跨境领域规则创新,探索制定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制度、重要数据目录、负面清单及一般数据清单,构建一般数据规范便利出境的绿色通道,指导和帮助数据处理者高效合规地开展数据跨境流动。

《管理办法》以跨境电商、智能物联、跨境金融、数字物流、数字文化、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以数据跨境流动最迫切的典型场景为切入口,对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重要数据目录内的数据,数据处理者需根据相关要求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负面清单外的数据,可以免予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订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通过个人信息保护认证;一般数据清单内的数据,在满足数据安全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下可以自由流动。重要数据目录及一般数据清单需要根据相关情况随时更新。

该办法的试行,完善了杭州自贸片区数据跨境管理制度,进一步释放了数据跨境流动红利,有力支持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数字贸易最强市。

3

从标准到立法 数据基础制度实现有法可依

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当前,数据要素领域面临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关键共性难题。

如何发挥数据核心要素资源的资产属性作用?如何张弛有度地促进数据要素流动?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启动建设以来,通过发布数据领域相关地方标准、出台数据领域相关法规,进一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

比如,“权利人对经过一定算法加工、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依法享有专有的权利”,这是《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指南》杭州地方标准中对数据知识产权的定义。这一杭州地方标准,从滨江区块此前落地的全国首单基于区块链存证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等创新案例中吸取经验,提供了数据知识产权交易的基本原则、交易主体、交易流程、评价和改进等建议,从顶层设计角度为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提供了保护,并从具体实践和规范落地层面推动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

探索不止于此。数据资源作为数字贸易关键要素,被《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多次提及。这部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地方性法规,从业态模式提升、主体培育、开放与合作、数字营商环境、保障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构筑起了与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相适应、相配套,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相融合的法规制度。

其中,《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在构建基础数据服务产业体系、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多元化数据流通模式,支持培育数字信任生态体系,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和实施数据跨境流动及存储规则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促进数据全产业链和数字贸易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前不久,《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该《条例》从数据权益、数据开放与授权、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作出规定,进行创制性立法探索,将激发自贸试验区数据产业发展活力,吸引集聚数据要素企业。

从严谨的数据标准制定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创制,杭州在数据流通交易、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和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等数据基础制度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杭州自贸片区对标《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提供了实践案例。

4

从杭州到全国 联动自贸试验区促进数据跨境流动

当前,数据跨境流动正在逐步超过贸易、投资全球化,引领全球经济实现新增长,其在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上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将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体系建设列为重点方向,通过与兄弟自贸试验区跨区域合作,共同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第二届数贸会上,杭州自贸片区管委会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共同签署了《数据跨境领域合作备忘录》;今年的第三届数贸会高标准经贸规则视野下数字自贸区产业对接会上,杭州自贸片区管委会与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海南洋浦经开区管委会共同启动跨区域数据跨境合作倡议。

立足杭州,放眼全国,面对推进数据跨境流动中的一系列共性问题,在高标准经贸规则视野下数字自贸区产业对接会上,上海、北京、重庆与海南等地自贸试验区代表,纷纷给出了各自的解法。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负面清单+正面指引”的创新模式,为数据跨境流动开辟了新路径。启动建设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并率先发布全国首份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及操作指南。如今,上海已在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成功落地了11个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场景,规定了数据跨境流动规范,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方案。

北京自贸试验区推出了首个场景化、字段级的自贸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及管理办法,为汽车、医药、零售等五大领域的企业合规出境打开了通道。这份清单不仅明确了重要数据的识别与分类分级标准,更见证了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与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负面清单备案审核,实现数据合规出境的历史性突破。

而在山城重庆,通过开通中新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为中新两国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领域深度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进一步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海南自贸港代表分享了全国首个以工业数据来数加工为重点业务的“数字保税区”,“数字保税”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国际互联网专线进行数据交互,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为产生于境外的数据要素提供收集、存储、加工、治理、交易等增值服务,服务产品用于境外市场或经审批后用于境内市场的商业模式。

展望未来,杭州自贸片区将继续深化数据流通交易与跨境流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与国内外自贸试验区合作交流,对标数字领域高标准经贸规则,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安全、高效的数字贸易生态体系。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商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