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凌波 赵星
海阔天空,扬帆弄潮。
这是杭州博士后大放异彩的时代。
数以千计的在杭博士后闪亮登场,在城市创新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携手广大杭企攻克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奋力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实现从“0到1”的精彩一跃。钱塘大地上,创新动能竞相奔涌,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杭州实现博士后工作“百站千人”的历史性突破。
博士后是处于创新创造黄金年龄的青年科技人才。历经26年耕耘、变革,杭州汇聚起博士后“杭”向未来的强大磁吸力,也亮出了领先全国同类城市的优异“战绩”:
135家,这是杭州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数量;1086人,这是杭州今年新进站的博士后人数;4539.8亿元,这是在杭博士后成果转化新增产值……
如何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如何激活人才创新潜能、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杭州从博士后破题,从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着手,推动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同向发力,率先走出了“以赛引才、立足产业、优化服务”的博士后成果转化新路径。
这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杭州探索,这是科教人才一体攀登的杭州实践,更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杭州魄力!
“当前,杭州已站上‘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的新起点,我们趋势而上、多措并举,放眼世界、广纳英才,欢迎广大博士后走进杭州、扎根杭州,携手续写科技与创新共舞、人才与产业交融、城市与人才同行的精彩华章。”杭州市人力社保局主要负责人董悦表示。
以赛引才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回答时代之问,回应发展所需。2023年,中国·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应运而生。
青年、科技、创新……大赛将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肩负起杭州加速集聚博士后、激活人才创新潜能、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重要使命。
这是博士后制度在杭落地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的赛事,为展现博士后的创新创业潜能搭建平台。
在范围上,立足杭州,面向全球。两届大赛累计收到700多个来自全球的科创项目。在杭州,联动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等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在海外,主创人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顶级学府。
在领域上,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从智能制造到低空经济,从芯片到新能源,从创新药到脑机智能,项目充分契合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
在类型上,立足大赛,多方联动。赛场外同步举行路演、对接会等活动,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构筑起互通互促的“立交桥”。
这也是杭州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开先河,为助力博士后成果转化量身打造的专属赛事,多维度打通转化源头。
看导向,重点聚焦高科技含量、高技术成熟度、高市场潜力的项目,为在杭转化奠定基础。
看赛程,选手在层层选拔中打磨项目,由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组成的评审团,从技术成熟、市场潜力、产业适配等方面点评指导,帮助项目在顶层设计中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引导博士后以成果转化为导向进行研究。
看成果,首届大赛的两大金奖项目均已在杭落地。今年大赛的15个总决赛入围项目,已有7个在杭签约。
来自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张栋梁团队,捧回了首届大赛的金奖杯。由其研发的新型风电塔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大型高空化风电技术发展。这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大风车”,已卖出1400台,合同金额超5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真正让成果转化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西湖灵犀科技——首届大赛的另一金奖项目,在脑机智能的“无人区”深入探索,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可以让因疾病不能说话的患者控制“数字化身”再次开口说话。“数字人”说话的准确率已经能达到90%以上。
一场由大赛掀起的博士后创新创业热潮,已然风起云涌;一场由博士后引领的成果转化浪潮,已然汹涌澎湃。
通过大赛,杭州走出了一条“以赛聚才、以赛促转、以赛兴业”的博士后引人才、聚成果的新路径:让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技术和产业优势叠加、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共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这样的“金名片”,在杭州并不鲜见: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已连续举办16年;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序至10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举行了8届……这些高能级赛会,为杭州织就了以赛引才的“超级矩阵”,带来人才和成果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如今,年轻的博士后科创精英赛,正在成为这个矩阵中的新支点和新品牌。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复制并迭代这一被反复证实的路径,为杭州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注入澎湃动力。
立足产业 千树万树梨花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除了以赛引才,杭州还有哪些吸引博士后和成果的差异化优势?
不妨将目光投向杭州的另一张“金名片”——民营经济之都。杭州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数量连续22年全国第一,拥有上市公司3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万家,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这些富有创新意识、内生动力的市场主体,是“创新活力之城”持续进位的底气,也是杭州磁吸人才、转化成果的优势。
如何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这项世界性难题,其实也有“捷径”——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这是杭州对博士后的期待,也是博士后走进企业的初衷。
在这些“炼才场”,博士后根据企业需求、个人所长,深度聚焦一项关键技术攻关或高新产品制造。借由场景优势,他们能以更高效率完成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一旦研发成功,产品可以飞速“跃上”生产线,直接释放出技术成果转化的巨大潜能,带来动辄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
得益于在站两年的磨炼,博士后也完成了从科学家到管理者甚至是企业家的转变,有能力带领企业走向更深耕的领域、更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为了助力企业更好地“引育留用”博士后,市人力社保局积极创新,打造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工作站——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完善以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的清单,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
助力现有站点能级提升。推进企业建设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给予新设立的国家级站点100万元建站资助;建立“独立招收资格”储备清单,帮助有条件的设站单位做好申报工作,为工作站自主、精准开展招收创造条件。
目前,杭州已建立博士后工作站436家,其中国家级工作站135家,独立招收资格8家,超八成为企业型工作站。在杭博士后成果转化新增产值4539.8亿元,创造经济效益3539.6亿元,累计产生利润258.1亿元。
这份硕果累累的“成绩单”掷地有声,展现了在杭博士后推动成果转化的积极作用。而“成绩单”的背后,还有太多我们看不见却不得不说的生动故事。
它的背后,饱含着广大杭企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
恒逸集团一次引进9名博士后,刷新萧山史上单次进站人数的最高纪录。公司还通过科技成果奖励、科研合伙人机制等形式,鼓励在站博士后实践成果转化。万向集团则拥有另一项惊人纪录:曾经的博士后、如今的集团副总裁陈军,因帮助万向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纯电动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营的企业,曾被鲁冠球授予1900万元的“超级年终奖”。
它的背后,凝聚着人才和企业同频共进的攻坚决心——
“被垄断,就自研!”南都电源相佳媛打破国外铅炭电池技术垄断,为企业创造超过10亿元的经济价值,企业储能规模一度位列全球前三。“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由福斯特李伟杰主持开发的干膜光刻胶系列产品,填补国内高端电子化学品的空白,推动企业膜研发及生产水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这些背后,还铭刻着蓄力转化、矢志创新的发展基因——
博士后出站后纷纷扎根企业,从无到有搭建团队,帮助企业孵化项目,将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技术进步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激荡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更将自身对创新的追求、对转化的执念,深深刻进企业发展的基因中,内化为企业持续攀登的力量。
政通人和 万物生长竞自由
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态度,决定了它的发展姿态。
杭州看似赢在当下,但细究之下,得益于26年的默默耕耘,得益于匠心打造的博士后成果转化生态。
这是政策、人才、平台、资本和环境综合施效、终成最大合力的结果,是创新思路、多管齐下、频放大招的结果。
在杭州,博士后梦想的“种子”生发于枝繁叶茂、生态完整的雨林之中,他们在此尽享阳光雨露,收获完善的生态体系支撑——
1500万元!这是杭州给予博士后科创精英赛项目的最高落地支持,精准触达大赛中涌现出的人才项目。
除了专项支持,在博士后倍增计划、人才新政等政策中,博士后能享受日常经费、科研资助、生活补贴、出站留杭(来杭)补助等全链条资助体系。
在杭州,博士后拥有专属的“实验室”“孵化器”,让科研成果得以插上翅膀飞下云端,“跃上”生产线,走入百姓间——
杭州率先成立博士后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创新打造面向博士后的科技创新、人才交流一站式服务平台。在线上,集成果发布、供需对接、信息咨询等功能于一体;在线下,为博士后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等跟踪服务。
放眼更大的创新版图,杭州连续2年在全球创新指数中居全球科技集群第14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11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1+2+18+7+N”新型实验室体系蔚然成型。这些,都将为博士后创新创业创造机遇。
在杭州,博士后可以借着“放大镜”,摇身变成“独角兽”“小巨人”,借助资本与市场的力量,进入不同的细分赛道,大而强与小而美,各有各的舞台——
根据博士后科创精英赛团队特点,精心设计“护苗贷、创新保、补投联动、风险资金”等金融政策包,从科研资助、天使投资、战略融资等多维度进行赋能。杭州还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中试研发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项目成果。
在杭州,博士后还可以登上专属的“成长梯”,获得可预见的、逐级而进的上升台阶,实现与城市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
从2022年起,杭州将每年的9月28日确定为“杭州人才日”,以专属节日形式礼敬人才;今年,杭州又以实施“春雨计划”为牵引,大力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这些举措,是杭州对博士后“润物细无声”的呵护,也对外展现了一个对青年英才更加开放的杭州。
博士后在杭州,26载立潮头!在杭州,博士后恰逢其时、正当其势,迎来了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创新创业新时代。在新时代的发展赛道上,在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下,广大青年科技英才将与杭州携手,跑出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加速度,共同奔赴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