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海宁市政务服务中心“免证办事”。
记者 陈立平
办机动车共同所有人变更要准备哪些材料?传统答案是: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行驶证……而在海宁车管所,市民王先生和妻子张女士仅用了一张手机上的电子身份证,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这项业务。
什么证也不用带,就能把事情办了,这是海宁今年开展的身份证电子证照“免证通办”改革带来的成果。截至目前,这项改革已覆盖当地教育、卫健等49家政府部门、直属单位的728个事项及子场景,服务企业、群众超7万人次。
形成15分钟“免证通办”服务圈
“目前群众办事涉及的各类证件已经超过90种,不仅忘带易丢,且真伪难辨。而普通的电子证照种类繁多,申领麻烦,对老年人不够方便。”在海宁市公安局审批服务科科长廖昊看来,随着数字化的大力推进,包括居民身份证在内的实体证件已无法满足社会治理需求。
基于上述背景,去年公安部启动了“免交证、办成事”改革,海宁市则是这项试点的先行者。当地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信任来源,在全国率先实现“号、证、照、码”集成关联。
在海宁市政务服务中心,记者打开“浙里办”客户端,搜索“电子身份证”,经过扫脸、认证、确认,一分钟就完成了电子身份证申领。电子身份证下方是一个“身份码”,窗口工作人员扫码后,后台就能自动核验办事所需的结婚证、户口簿、驾驶证等各类其他证照信息,而不必再手动绑定或上传原件。
不光是海宁市民,外地群众的事情也能办。在海宁市车管所,需要换驾驶证的省外办事群众官雅婷发现身份证过期了,通过电子身份证核验后,不到15分钟就办好了业务,直呼“太方便了”。
不光是个人,企业的事情也能办。海宁睿博韬公司最近要申报新项目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许可,但公司法定代表人刚好出差一周,还把身份证带走了。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代办助理在线上发起申请,经法定代表人授权后,消防部门工作人员登录“证照共享平台”,调用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营业执照等信息,快速受理。一来一去,为公司开业节省了一周的时间。
不光是要办的事,群众没想到的事情也能办。在海宁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前来补办身份证的海宁市民徐先生刚刷完电子身份证,就收到了系统提醒,其名下的车辆尚未进行年检,并且还有违法信息等待处理。经他授权后,窗口工作人员很快将这些事项同步进行了处理。
“目前,我们已形成了15分钟‘免证通办’服务圈,应用于公共服务、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涉证事项流程平均压缩30%,办事时长平均缩减15分钟。”廖昊表示。
“免证通办”将逐步在全省推广
为了实现“免证通办”,海宁编制了《全市免带纸质证照一本账》,并研发了证照共享平台,将营业执照、身份证、户口簿等45类高频电子证照信息关联到一张电子身份证上,方便政府部门办事共享信息。
在此基础上,海宁市今年还制定了全国首部《身份证电子证照服务应用规范》地方标准,明确了电子身份证“亮、调、存、用”的服务规范。“例如,为了保护信息安全和群众隐私,我们通过加盖‘免证通办’电子专用章、加注服务有效期、服务范围、信息水印等方式,确保用证规范、安全。”廖昊介绍。
建立平台和标准后,改革的推广和场景的升级同样关键。目前,海宁全市14个政务服务大厅及镇街便民中心、228个村(社)延伸服务点,均已实现“免证通办”。“这得益于我们去年针对证件照开展的‘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今年的‘免证通办’进一步把照片迭代升级成证照,进一步方便了老百姓。”海宁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莫贾琴说。
在办事大厅以外,电子身份证同样作用巨大。目前,海宁全市的酒店、小区、网吧、学校、图书馆、景区、医院等场所,均可使用电子身份证登记、入场,实现“一码通城”。
据了解,海宁市的这项改革已通过科技查新。“我们的‘免证通办’做法目前已经在嘉兴全市推广,并被推荐为全省共同富裕改革试点,未来将逐步向全省推广。”海宁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钮震山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教授匡萃冶认为,从“最多跑一次”到“一证通办”再到“免证通办”,海宁市谋定居民电子证照小切口,打造电子身份证服务模式,构建协同高效的服务流程,并在全国率先制定地方标准,有力提升了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和数智化的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