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于春秋

给孩子一把时间,让他学会花出去吧!

2024-11-01

孔庆根

秋天,工作日的清晨,孩子们拖着五颜六色的行李箱,雀跃地走进小学校园。大巴车已经等在集合点,孩子们的步伐分外轻快,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这可能是杭州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每年春秋,杭州不仅有春假、秋假,到了小学高年级,学校还会组织学军、学农活动。各个学校时间不尽相同,通常是3-5天,通知一出,孩子们欢呼雀跃,商量着分配宿舍,自行整理行李,当天早晨大多是早早就醒了。

学军、学农是杭州校园的“老传统”了。虽然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已经不需要干农活了,但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和田野来一次“亲密接触”,放松、调整、充电,多好!

1

我在郊区农村长大,我们小时候,就有这样的假期,称为农忙假。

春季,等油菜成熟、麦子黄了,农民就有的忙了,得赶紧收割、翻晒、耕地,种上一季早稻。那些日子,大人起早摸黑,在田里忙乎,学校就安排放几天假,孩子们在家喂鸡喂鸭,洗衣做饭,还要把中饭送到田头。

大人吃饭,我们这些小的,就在田地里闹腾。不可踩着油菜,不然菜籽掉了,产油就少了。大麦有麦芒,扎在身上,又疼又痒。地头,小青蛙四处蹦跶,我们摊开双手去罩,小家伙在掌心里扑腾,怪痒的。我们把它捧在手里,举高,看它机灵地跳到地上,一溜烟跳出视线。

麦子打下来之后,取一截麦秆,再用头上的那段对折压平,剖开麦秆,来回拉几下,一吹,就能吹出悦耳的声音。大家各吹一个麦哨,胡乱合奏。等大人吃好饭,我们收拾好碗筷,就提着竹篮回家。回去路上,不可胡来了,否则,饭碗打破,免不了一顿打骂。于是东拉西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

烧饭,也不容易。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没啥菜,小鬼当家,不走寻常路,现在想来,还是好笑。比如,地里割一把韭菜,烧一锅韭菜汤,量自然足够,内容不表。再如,把家里珍藏的鸡蛋搜寻出来(鸡蛋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平时可舍不得吃),煎了或做成水花蛋。自以为解决了巧妇之难,美滋滋的。没想,到头来,被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心情瞬时从天上跌到地上。

后来,我知道梅家坞、龙坞、留下等盛产茶叶的地方,在茶叶开采时节,学校也会安排放假。孩子们回家帮忙,有些老师也恰好有时间对付家里的农活。这样想来,我的老师,也趁着放假,去地里干活了。

几十年过去,现在的学农跟我们小时候的农忙假内容已大不一样。现在学农,主要让学生认识蔬菜与粮食,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学会内务自理。仔细一品,深层意义还是一个样。

当下,人们把“卷”字挂在嘴边。我们让中小学生多出这么几天假期,让孩子们暂别校园,放下功课,到社会中去,到自然中去,而且这项举措坚持了多年,不容易。

2

不记得我小学时,学校是否组织过春、秋游了。40多年后,我问城里的朋友,自小在西湖边长大的姚警官,他对小学生活印象深刻,如数家珍。

他小时候,担任过学校的大队委员,主持过学校的大活动。他津津有味地跟我讲起春、秋游瞻仰烈士纪念碑,看钱江大桥,听蔡永祥故事,爬宝石山,分享各家美食,在花港观鱼喂鱼,在湖滨公园疯玩……活动丰富,令人羡慕。

他说,除了春秋游,有时学校也会安排放假。

春天,就跟同学约好,买来桃花纸,到附近建筑工地去找竹篾,扎起风筝,到苏堤去放。桃红柳绿,清风拂面,跟春天赛跑,精神抖擞。

秋天,把落叶堆在一起,当垫子,跳进跳出。有时,难免磕磕碰碰,闹点矛盾,但很快就过去了,照样玩得不亦乐乎。毫无目的,却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了锻炼,学习了交往。这样的经历,还真不可缺少。

另一朋友,父母也是老师,她说她小时候很听话,成绩也蛮好。她所读的是当时人们所谓的重点学校。学校会时不时放个半天一天,好像已成惯例。

放假了,她经常跟班里要好的同学去街头做好事,捡垃圾,擦橱窗,学雷锋。她说,在她的学校,人人争做小雷锋。

学雷锋活动也是杭州很多学校几十年来的传统。现在,她已到不惑之年,每次遇到能够搭把手的事,就会很自然地伸出手去。

3

我有个朋友,小俞,在交通系统工作。他的儿子,小时候见过,虎头虎脑,一双大眼睛透着机灵。说起春秋假,他就“数落”起他儿子。

原来小家伙对交通出行特别感兴趣,双休日爱坐公交车,然后把各条线路画下来。跟烙饼似的,范围不断扩大,交通图也日益复杂。

每逢春秋假来临,就嚷着要父母带他出去玩。早早地做攻略,特别是交通这块,工具、线路、时间、价格、舒适度……综合比对,然后搞出几个套餐,供家里人选择。定下之后,订票等活儿就由他主动包干。

美景、美食,一家人在一块,令人愉快。但对于这孩子来讲,绘制当地交通图成了最具诱惑的事儿。小俞说他儿子实在有些怪,随口说了句:“画交通图有啥大花头!”

于是,我又好为人师了一回。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始讲起,跟他算账。看了,吃了,拍了,花了,陪了……这一切多像人生的万花筒,成为生命的刻度。

而孩子在这些之外,还有他的喜好,这便是加分项了。有了这么个切口,数学、物理、经济等各种学问说不定就进入了他的世界。让每个孩子都有成长得更好的可能,这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这便是长期以来,为何学军、学农等校园传统活动一直在延续的原因。小俞听了,眼睛发光。

4

有位家长,来自四川宜宾,在杭州从事餐饮服务。

前不久碰到,说起了她的娃,已经初三了,从初二起,就喜欢上了骑行。平时,就在双休日跟几个同学到西湖边、龙井路、西溪这些地方骑骑,这个暑假,三个男孩居然相约骑车去了上海。

问他们为何要跟自己过不去?他们说,五年级学军,教官让他们喊:“我要吃苦,我要长大!”这句话一直记在脑海。

三天两夜,在上海各处打卡,往返骑行400公里。孩子们觉得没啥,却让大人担心得不行。这个秋假,他们又出发了。骑行到了千岛湖,欣赏了湖光山色,再回来。

“再过一个学期要上高中了,还骑车去那么远的地方,耗时耗力!”家长有些抱怨。

我说,孩子都以苦为乐了,还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呢?只要他有目标,就会去拼。

从事教育行业这么多年,也会遇到家长向我吐槽其他问题的。无非是孩子放假了,但大人要上班,孩子没人管;或是担心学军、学农活动挤占上学时间,荒废学习,心野掉了。

每当这时,我就想起北大钱理群教授说过的话,国人总是不那么放心下一代,但每一代都好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人生要靠自己去走。生活总有不如意处,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感受体验。

小时候,闹个一把韭菜烧一锅的笑话,其教育价值远远大于日常的一堂课。校园,是学堂,而广阔的生活空间,更是无处不在的学习课堂。若是从小就能将校内校外二合一,学会自己安排,学习还用得着大人担心吗?

给孩子一把时间,让他学会花出去吧!就像七色花,在小主人浪费了几个花瓣之后,就会渐渐醒悟,懂得珍惜。孩子们,也需要这样的锻炼。大人,沉住气,别急着跳出来,即使犯错,也不要紧。

毕竟,孩子有犯错的机会。长大,往往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