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维护“双11”消费环境

2024-10-29

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双11”将至,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11”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八个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规范促销行为,严格加强广告内容审核,严格规范直播营销行为,严格加强商品管控,及时妥善化解网络消费纠纷,保障平台内经营者合法权益,强化政企沟通协作。

相关提示来得及时,很有必要。仅从目前看,今年“双11”呈现出启动早、预热有力的趋势,“双11”叠加系列消费促进政策,“以旧换新”补贴有望成为重要引擎。多个主要电商平台此前持续推动“互联互通”,推动支付、物流等互相接入,也进一步推动网购客流。有鉴于此,充分重视促销集中、可能出现的短时间网购消费“井喷”,相关各方必须树立高度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做到未雨绸缪,合力维护好“双11”消费环境。

以此提示为预警,主要电商平台必须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比如,提示所重点提到的“二选一”、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医疗美容、明星代言等,恰为近年来多发高发问题,必须强化即时监控监管,补足漏洞短板。此外,要锚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发力。以直播带货为例,近年来发展迅猛,并逐渐成为电商促销重头戏。但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流量主播在直播带货时接连出现的虚假宣传等问题引发关注。此前不久,浙江就发布了《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指引》,就是着眼于此设路标、画红线。以“双11”为节点持续强化合规运营,重点还是要按照提示中“强化对平台内主播及其经营活动的审核监测,重点把控直播商品的质量”,来持续推动网络直播健康发展。

消费者自身也要保持高度理性。中消协日前也发布了“双11”相关消费提示,其中,重点提到“第三方测评”所出现的一些虚假控评、夸大宣传等问题,诸如以“无脑购入”“家人们放心冲”等煽动性标题、口号“种草”引流等,诱导消费。从近年趋势看,“买前看‘测评’”越发主导消费习惯,成为消费决策重要参考。对于诸如此类的“第三方测评”,消费者要保持足够警惕,特别是身处网络集中促销期间,始终聚焦自己和家人真实需要,做到不跟风,不盲从。相关各方要加大即时监管联动,保持投诉渠道畅通,对类似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应及时响应,及时处置,着力为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保驾护航。

“双11”历经多年发展,越发成为展现中国经济活力的“窗口”。牢牢夯实合规底线,构筑安全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才能确保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