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坞岭自然地。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本报讯(通讯员 陈爱民 记者 俞倩)近日,寺坞岭自然地入围中国潜力OECMs(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案例。
面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人类越来越注重对于栖居环境的保护,就地保护措施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据《2020保护地球报告》统计,目前全球仅有16.64%的陆地和内陆水域、7.74%的海洋面积受到保护。《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3提出了在2030年至少保护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区域,即“3030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之外,创新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加强对自然保护地外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八月,“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OECMs中国潜力案例”征集活动正式发起,其中,寺坞岭自然地入围。寺坞岭自然地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寺坞岭,海拔520米,处于富春江、钱塘江、浦阳江三江汇流核心区域。自然地总面积近500亩,包括生物多样性展陈馆等建筑、周边山地(含生态茶园修复地)以及生物多样性修复试验地,以云峰山为主体,通过森林生态恢复来提升生物多样性,以山体变化展现生态修复历程,集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自然教育于一体,旨在让更多公众了解生物多样性、本土物种以及生态修复的意义。自然地区域内目标是恢复原本杭州的落叶和常绿混交阔叶林。
为了探索提升毛竹林的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团队流转了近400亩竹林用于生态修复实验。同时还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打造了包括生态茶园、竹林生态修复样地、生态修复解说牌系统、生物多样性解说牌系统、林间手作步道、乡土植物园、小鹅菜园、山之花园等户外生物多样性体验点,展现生态修复理念以及生物多样之美。
接下来,寺坞岭将继续为打造成一座自然体验之山而努力,建设一座拥有更多生态资源和更深文化底蕴的博物馆及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鼓励更多公众探索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