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课堂”

上城深化模块化教育为基层党员充电赋能

2024-10-23

记者 李婷婷 上城微融圈 宣丽燕 高洁雯

“以往的学习大多是在会议室里,内容理论性强,现在既有现场参观学习,又能参与‘小雨馒头’制作,非常接地气,增强了体验感。”近日,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的党员吴海浩在参加完“传承红巷精神,追寻红色足迹”教育培训活动后,感慨地说。

培训当天,吴海浩与其他27名社区党员及流动党员一同重走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营巷的路线,又走进红巷·幸福邻里坊参与“小雨馒头”制作,亲身体验“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基层治理实践。

今年以来,上城区深化党员模块化教育培训实践,构建分模块教学、经常性教育、弹性化参训、学时制管理、多方面协同的党员模块化教育培训机制,按照“1节党的创新理论课+N堂其他模块课”模式设置课程;同时,注重区级普遍培训与街道兜底培训、全员轮训与专题培训、集中培训与日常学用的有机结合,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作为浙江红色根脉的重要承载地,小营街道挖掘用好红色资源,从阵地、课程、师资三个维度,针对不同党员群体培训需求,按照“共性+个性”原则,探索打造集中日常学、实践感悟学、情景观摩学、外出交流学、云端自主学“五大教学模式”,搭建理论、实践、情景、研学、云端“五大课堂”,灵活匹配N项教学主题,配套建立灵活参训、学时累计、考评激励等机制,将党员教育培训由“大锅饭”变“自助餐”,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的自主性,扩大知识覆盖面。截至目前已举办培训8场次,覆盖街道各类党员1500余名。

目前,小营街道已串联起包括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等15处红色资源点,升级2条循迹溯源现场教学路线,并发布了“红色地图”。同时,街道还在幸福邻里坊嵌入党员教育阵地功能,组织开展“书记沙龙”“社区达人”等教育培训,为党员群众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课堂”。

红色教学阵地有了,师资从哪里来?据了解,上城区已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阵地库、课件库“三库”,吸纳一批专家导师、红色教学基地以及百余堂线上课程入库,便于全区各单位按需“点单”,推动教学资源跨层级跨区域共享。在此基础上,小营街道立足实际挖掘发展党员骨干,组建“循迹讲师团”“红色宣讲队”,推动师资力量不断迭代扩充。

葵巷社区党委书记陈惠琴就是“循迹讲师团”成员之一。“要弄清楚基层治理为了谁、依靠谁、怎么做,才能盘活资源、发动力量、优化举措,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她把十多年来社区工作经验、心得体会传授给党员社工,帮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少走弯路。

为了让党员教育培训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小营街道还针对机关党员干部、两新党员、离退休党员等群体编制了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针对青年党员干部,设计“营风扬帆”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立足产业突破、“最美红巷”等重点工作,通过党务培训、政策宣讲、座谈交流、实地研学、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把优质课程“请进来”,带党员干部“走出去”,让教育培训“活起来”,鼓励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争先攀高。

下一步,上城区将盘活各类资源,把志愿服务、技能训练、跟岗实训等实践教学作为党员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分层分类授课研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推动学用转化常态长效,让党员教育培训走“新”更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