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日常姿势的通识百科,带领读者逐个击破姿势带来的问题,“纠正的是姿势,拯救的是生活”

跳出“坏姿势”的舒适圈

2024-10-18

《有问题的姿势》 孙悦礼 著 张勐媛 绘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年2月

张磊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做的舒适姿势,如跷二郎腿、长期单侧背包、趴着睡午觉等,其实反映了肌肉和骨骼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我们的体态异常,进而造成了我们的姿势出现问题。长此以往会影响骨骼、关节的健康,一些病痛也会随之产生。

《有问题的姿势》由知乎医学话题优秀答主、上海中医药大学骨科医学博士孙悦礼撰写。这是一本关于日常姿势的通识百科,全书通过形象、生动的漫画,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解析各类错误姿势,介绍简单、有效的科学锻炼法,带领读者逐个击破姿势带来的问题,科学制订颈肩腰保护计划,告别疼痛及不良体态。

知名作家马伯庸评论这本书“纠正的是姿势,拯救的是生活”。国医大师施杞评价此书是“一本日常姿势的百科书,也是一本生活方式的励志书,更是一本大道岐黄的哲学书”。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评价此书“用科学分析粉碎根深蒂固的旧观念,用实用方法来解决那些日常扰人的老问题”。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副主任陈华江对本书给予了专业上的高度肯定,认为“读者不仅可以通过此书纠正自身的不良体态,而且能感受到人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存在的不完美,无论闲暇时翻阅还是按图索骥,都能有所裨益”。

在不久前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孙悦礼在现场科普了大众对姿势体态的常见误区,并分享了他做科普的初衷。他希望把科研和医学的前沿观点,把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分享创作过程时,孙悦礼表示,“很多内容都在挑战我自己的知识框架,我一边写,一边思考:许多姿势的确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发生风险,但到底有多少风险,风险有多大,仍然还带有问号,且存在一长串的不确定性。”

举个例子,跑步时应该前脚掌着地还是脚后跟着地?这就带来了很多疑问。孙悦礼自己就是马拉松爱好者,他知道跑马拉松时,前脚掌着地,跑不久,因为小腿特别容易酸胀;脚后跟着地,跑起来可以更持久,但膝关节容易不舒服。

“我开始认真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原来的知识还不够用。查了文献,发现相关研究几乎是空白的,于是我回到运动学和生物力学上,搭建了一个动作捕捉人工智能分析平台,对自己的跑步姿势做了定量分析,比较了两种着地姿势对肌肉负荷以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出来的结果,也解答了我自己心中的疑惑。”他觉得,知识不断被更新,医生也并不总是权威的,只有自以为牢不可破的知识储备不断受到冲击,知识边界不断受到挑战,在科普上的思考才能回归临床问题,才能在知识边界的“破圈”过程中持续进步和成长。

| 选读 |

TIPS:正确的侧睡方式

如果已经习惯了侧睡,也不必强行改回平躺,否则反而容易睡不踏实。针对一些特别不服帖的地方,可以尝试借助枕头来查漏补缺。侧睡时,可以稍微把枕头加高一些,使枕头高度达到一个半拳头的宽度。同时,也可以在膝盖中间夹一个小枕头。因为侧睡时,上面那条腿会往下偏,从而带动腰部歪斜,所以需要夹一个枕头来撑住上面那条腿。把枕头夹在腿中间也能帮助脊柱在侧睡的时候保持中立位,防止身体因翻来覆去变换姿势而造成骨盆和肩带扭转。

侧着睡是最放松、最健康的睡姿吗

比较推荐侧睡,但其实这种睡姿不太稳定,很多人睡着睡就变成侧卧了。侧卧时,肩膀相对于骨盆的位置会有所旋转,当肩膀持续对脊柱施加扭矩时,脊柱会因偏离中立位而持续受力,从而产生疲劳。

中立位,简单来说,就是脊柱的正面投影是一条直线时的状态。从侧面看,颈部后侧到后背部的高度差大约是一个拳头的宽度。而从正面看,一侧颈部到同侧肩部顶点的距离大约是一个半拳头的宽度。所以,如果侧躺时用的是和平躺时一样高度的枕头,枕头就太低了。枕头过低导致头歪向一边,睡久了就容易落枕。而且,由于侧睡时身体的腹侧缺少被子的充分覆盖,人会下意识地把身体蜷起来,以保护腹侧的重要器官,长时间蜷起身体睡觉也容易加重驼背。

TIPS:科学擤鼻涕法

擤鼻涕时不要太用力,身体应竖直略往前倾,闭上嘴巴,用手指压闭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以正常力度向外喷气,将鼻涕擤出。

如果鼻涕太黏稠,擤不出来,可以往鼻孔里喷一些生理盐水,再用上面的方法擤鼻涕。如果鼻子完全不通气,可以使用一些促进鼻腔血管收缩的滴鼻剂或吸入剂,等通气了再擤,千万不要相信“大力出奇迹”。记得要在鼻孔前方准备接纳鼻涕的手帕或纸巾,擤完之后要洗手。

擤鼻涕时千万不要太用力

外界粉尘、病毒和细菌进入人体都有可能引起感染。鼻子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构造和其他动物不太一样——几乎所有的动物鼻孔都是朝前或朝上的,而我们的鼻孔是朝下的。

空气顺着鼻孔进入鼻腔内部,鼻腔里的纤毛是灵敏的传感器,一旦有外来入侵者触碰到它们,我们就会下意识地打喷嚏。向外喷射气体可以把入侵者吹出体外,而对于一些“漏网之鱼”,鼻腔会分泌黏液把它们都吸附在一起,形成鼻涕。这种物理防御的最大问题是需要经常清理。随着鼻涕越积越多,鼻涕、鼻屎占据了通道,我们就会鼻塞,想擤鼻涕。

得益于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尽管鼻子堵了,我们还能靠嘴巴呼吸。在我们的头部内侧,鼻子、嘴巴和耳朵都是连通的。鼻咽腔和口腔、喉咙相通,这就是为什么鼻涕被深深吸入后会变成一口痰从喉咙吐出来。而耳朵里面的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连接,鼻咽部的压力和耳朵压力一致,这也正是当飞机起飞时可以通过咽口水来缓解耳朵胀的原因。

曾经有一项有意思的研究,比较了擦鼻涕、打喷嚏和咳嗽对鼻子产生的压力,结果发现擤鼻涕时产生的压力是其他两种活动所产生压力的10倍。如果擦鼻涕时捏紧了双侧鼻孔,并且过分用力,这种压力就会更大。在巨大的压力下,鼻涕可能会逆流成河,钻进鼻窦并通过咽鼓管涌向中耳腔,让鼻涕弥漫在头部内侧的鼻窦、咽喉和耳道,鼻涕里的细菌有可能诱发感染,鼻窦炎、咽炎和中耳炎就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