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许雯 宋黎胜 记者 柯静)户外活动时免不了被蚊虫叮咬,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沾染上隐翅虫的毒液,引起皮肤过敏、疼痛甚至溃烂。
35岁的李先生是摄影爱好者,经常会前往杭州及周边的森林、草地,捕捉大自然的精彩瞬间。近日,李先生在户外拍摄几小时后,坐在草地上休息起来,因为当天比较闷热,他就卷起了裤腿。没过多久,李先生感觉腿上及颈肩部似乎附着小虫,就用手拍打,当时觉得皮肤有轻微刺痛感。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的蚊虫叮咬,但随后刺痛感越来越强烈,到家后,剧烈的瘙痒感和灼热感让他整晚难以入睡。清晨一起床,他就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
皮肤科主任陶小华仔细检查了李先生的症状,并询问了他近期的户外活动经历,综合活动地点和相关症状,认为李先生得了典型的隐翅虫皮炎。
陶小华介绍,隐翅虫体内含有强酸的毒素,被称为“飞行的硫酸”。隐翅虫皮炎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呈条索状分布,其中可见密集丘疹、水疱,并伴有瘙痒感及灼痛感。“眼下,杭州秋高气爽,市民户外活动增多。此时隐翅虫等蚊虫仍较活跃,大部分患者是在散步玩耍时或睡觉时不知不觉被隐翅虫附着,随手一拍,突发皮肤灼痛,随即就出现一片红斑水疱。”
陶小华提醒市民,到公园、草地、池塘等蚊虫较多的区域,或进入长期未管理的草地、灌木丛时,得穿长袖衣裤,并携带驱蚊用品;尽量避免久坐绿地、停留灌木丛。如遇到隐翅虫或不明昆虫停留在皮肤上,不要用手拍打、揉搓,正确的做法是轻吹或晃动甩掉虫子。皮肤一旦沾上隐翅虫的毒液就会引起过敏反应,须立即进行损害皮肤部位处理,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洗净接触过隐翅虫的皮肤,必要时可使用激素软膏控制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