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许家国安 廉洁家风代代传

2024-10-15

文/冯婷婷

白墙黑瓦、临水而居。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朱家坛村的朱凤标故居,不仅是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省级文保单位,更是推进廉洁家风传承建设的重要阵地。近日,一场全市党员干部“廉洁好家风”展演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通过情景剧、讲述、访谈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身边人的廉洁家风故事。

挖掘好故事 涵养好家风

活动现场,被毛主席称为“人民的哲学家”的革命人士沈志远的故事、创立高氏照相机博物馆的民间收藏家高继生的家风传承、村里第一位带头去“挑”围垦的老党员倪永琴的廉洁事迹等,都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故事不仅感人至深,更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廉洁家风精神。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今年4月,由杭州市纪委监委、杭州市妇联主办,萧山区纪委监委、萧山区妇联、萧山产发集团承办的“照片背后的家风故事”征集活动在全市启动。从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挖掘身边的好家风故事,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共征集到来自全国17个地区的363件作品,其中萧山作品就有63件。

据了解,这是杭州连续第八年举办全市党员干部“廉洁好家风”活动。“‘照片背后的家风故事’征集是系列活动之一,我们通过搭建载体,以‘征集+展演’的形式,将身边的好家风故事呈现给更多的人,希望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以一个家庭引领带动更多家庭。”萧山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评审,共评出入围奖30个、优秀奖20个、组织奖5个,结果在现场揭晓。同时这些作品在朱凤标故居首次展出,下一步将在全市巡展。

榜眼墙门在 家风永相传

在展演活动现场,朱凤标故居顺利揭牌。

对于杭州人来说,朱凤标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从朱家坛村走出去的朱熹后人朱凤标,被称为“萧山相国”,一生清廉、业绩斐然。据史料记载,朱凤标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厚德传家,深受百姓爱戴。有一次,一个名叫王富贵的盐商想用一箱金银财宝贿赂他,让他在盐务上给予照顾,比如多卖些盐、少交点税。然而,朱凤标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笔不义之财。他严肃地告诉王富贵:“为官者当以民为本,岂能因一己私利而损害百姓利益?”

故居又称“榜眼墙门”,分为东、西两座,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萧山境内残剩的总体建筑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大宅门”。故居每一座墙门都有三进,是典型的江南厅堂式结构,精美的砖雕与质朴的古训相映成趣,第一进门舫上刻有“绍闻衣德”四个大字,其中“绍”是继承的意思,“闻”是学习,意思就是继承学习先辈的美好品德,是朱氏教育自家人的古训,也是朱家独有的家风,朱氏人才辈出得益于此。

“萧山朱氏”秉承“勤政报国”“厚德传家”等家训,涌现出了许多德才兼备的后人。朱家溍是朱凤标的第四世孙,一生专注于故宫文物修复和国家文博事业。“一个中国人,无论拥有多么巨大的财富,经历过多少磨难坎坷,他都是中华大地滋生出的儿女,他都热爱着自己的故乡和祖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编纂的《国宝》一书,被作为国家级礼物赠送外国元首;他修复的龙椅,至今放在故宫太和殿中。自1996年起,朱家溍不顾年高,担任了萧山博物馆顾问,连续四年,专程赴萧山博物馆无偿鉴定藏品,数目累计达两千余件。

在谈及自己的父亲时,朱传荣女士说:“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要好好做人,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也要平等地对待后进和年轻人。”时至今日,当她重新阅读父亲留下的文字时,那些文字仿佛带有声音,让她能够“听到”父亲那洪亮、饱满、有磁性的声音。

打造“廉”阵地 文化润民心

“正家而天下定矣”。在萧山区纪委监委的指导下,新塘街道纪工委深入挖掘萧山朱氏家风内核,将廉洁家风建设融入阵地打造。他们深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

2014年,新塘街道对朱凤标故居一期进行了修缮,修缮面积2500余平方米;2021年,街道对故居二期进行了修缮,修缮面积达2600余平方米;2024年,街道对朱凤标故居及周边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内外打造共计约14100平方米,外围提升面积约12800平方米,内部改造面积约1300平方米。

精心布置朱凤标故居,布设修身、齐家、治国、闻天下四个篇章,通过展示朱凤标的生平事迹、家风家训以及后世传承等内容,展示了萧山朱氏家族的家风内核,也让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位清代廉相的高尚品质和廉洁精神。现在,故居已成为全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以及人物地标。

“在家风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融合文章,充分发挥阵地教育与廉洁文化熏陶作用,推动廉洁好家风走进千家万户、浸润千万家庭。”新塘街道纪工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下一步,新塘街道纪工委将继续深挖优秀家风文化资源,强化家风阵地运用与文化精品创作,重点围绕朱凤标文化地标打造,深度挖掘文化名人资源,不断深化家庭助廉行动,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