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苗子也在帮助我们提升水平……”

35年间,“冠军教头”见证孩子们从“摇篮”走向最高领奖台

2024-09-27

吴霞君纠正学员的动作细节。 AI杭州畅想·在“赛”“会”之城,本土健儿获得更多在家门口崭露头角的舞台。

吴霞君给学员们讲述训练要求。

记者 李胜男 李维和 文

林观恒 摄 张妍 制图

对于杭州人来说,如果要选一项体育运动代表家乡,那么,游泳或许是最贴切的。“弄潮儿向涛头立”,杭州自古便是劈波斩浪之地。更何况,多年来,还有一句口号越喊越响:“中国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而在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游泳队是一条有标志性意义的启蒙“赛道”。

作为陈经纶体育学校游泳队总教练,吴霞君一直坚持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在她脚边的25米短池里,一群六七岁的孩子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地游着,反复调整泳姿细节。或许在不远的未来,这些孩子中会出现下一个孙杨或叶诗文。

在很多人眼中,吴霞君所在的这支游泳队堪称“冠军的摇篮”。而在吴霞君看来,她和所有启蒙教练一样,都是“推摇篮的人”。

从运动员到教练,她在“摇篮”里为冠军之路奠基

每个工作日下午,吴霞君都会提前来到陈经纶体育学校游泳馆北边的训练场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落成的训练场地已经满是岁月的痕迹:常年的潮湿使得天花板上蒙着一层青苔色,老式方砖铺成的泳池显得颇有年代感。唯一看着有些科技感的设备,大概只有孩子们佩戴的耳机,这能让他们时刻听到泳池边教练的指导——即便训练场地已显简陋,也无法阻止家长把孩子“丢”进泳池的决心。

吴霞君出生在绍兴嵊州的三界镇,家门口便是李白诗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中的剡溪。在江边长大的她,自小与水结缘,她父亲刚好爱好体育,索性就把她送去游泳队,学这项当时算是“冷门”的运动。那年头,专业泳池比较罕见,连体校的训练也放在剡溪里。

按现在的游泳运动员选拔标准,吴霞君的身高很难过关。还好,她颇有天分,在泳池中的爆发力强,在省运动会上打破3项纪录后,成功入选省游泳队,正式走上了职业道路。后来,她被特招入伍,圆了儿时的军人梦。代表部队夺得多个游泳比赛冠军后,她回到了杭州,当起了实习教练。那一年,她才22岁。

20世纪90年代初期,浙江游泳的水平在全国并不算拔尖。吴霞君回忆,自己刚做游泳教练那会儿,浙江游泳队能在全国大赛中冲进前六,已经算不错了。可如今再看,浙江泳军中已经涌现了大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其中有不少还是从陈经纶体育学校走出去的:罗雪娟、孙杨、叶诗文、陈桦、吴鹏、杨雨、傅园慧……

有人感到好奇,为什么这个“摇篮”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早些年,家长可能的是因为信任某位教练才愿意让孩子练体育,而如今,家长更多的是因为信任学校的招牌。“所以,启蒙教练更要尽心尽责,为孩子打好扎实的基础。”吴霞君说,“还有,不要让人才流失掉。”

32年前留住的那个插班生,正是一匹“千里马”

韩愈在《马说》里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游泳启蒙教练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句话得反过来讲。当年,对于游泳这项体育运动,家长没兴趣,孩子不熟悉,教练自然就找不到太多好苗子。

1995年,位于黄龙洞景区对面的陈经纶体育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吴霞君跟随杭州游泳队入驻。有了新场地、新设备之后,游泳队的选拔机制也迎来了新的调整:教练可以自主选拔运动员,并放开了“选苗”的限制。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游泳队更像一个大俱乐部。

吴霞君自己找好苗子的时间其实还要更早一些。那时候,她会趁着暑假前,骑着自行车,像推销员一样跑学校,希望找到一些有意愿学游泳的孩子。“我自己找的孩子没出成绩,出成绩的孩子都是别人‘送’上门的。”她大笑着说道。

1992年8月,陈经纶体育学校暑期新生训练班已接近结束,就在这时,一名插班生被送了进来。那个小男孩是由妈妈的同事介绍来的,起初只是为了防止他意外溺水。没想到,仅仅通过最后一周的训练,小男孩不仅学会了游泳,水感和爆发力还远超其他学员。

训练班一结束,小男孩就没再出现。吴霞君赶紧通过朋友联系小男孩的家长,反复做思想工作。“我记得,他妈妈是愿意让孩子回来的,但他爸爸觉得学游泳前途不大,想让孩子打篮球。”吴霞君回忆,最后,父母还是拉着孩子回到了游泳队。

吴霞君的判断没有错,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小男孩对游泳从抵触到热爱,与生俱来的天赋也得到最大的释放。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15岁的男孩拿下3项个人冠军,一鸣惊人,也让吴霞君的教练生涯迎来第二个高峰。而那个男孩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吴鹏。

“我是幸运的,先有陈桦,又有吴鹏,后面还有朱梦惠。”吴霞君说,“一个启蒙教练能遇上这么多冠军很不容易了。”

更多训练基地“育苗”,杭州期待新的冠军诞生

如今已经58岁的吴霞君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眼睛已经开始有些老花。孩子们训练一结束,她就像邻家阿姨那样戴上老花镜,在训练册上记录数据。吴霞君现在带的孩子,清一色是“15后”,他们也是吴霞君执教生涯的“关门弟子”。

挑选好苗子,吴霞君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先要看孩子的身材高不高,再观察孩子的脸色和腿部肌肉,腿部肌肉决定了孩子下水后打腿的频次和爆发力。”她说,“之后更多的还是要看孩子的心理状态,有些孩子天生就是‘考试型选手’。”

在吴霞君心中,培养游泳运动员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沙里淘金”。“打个比方,有150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来报名训练,一年之后,你会发现还能坚持游泳的只有四五十个了。”她说,“再过一年,可能只有15到20个孩子留在泳池。”

高淘汰率的背后有许多客观因素:有的家长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掌握一项技能,而非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学会之后就不会再坚持训练;有的孩子虽然希望在游泳上有所突破,但受到身体条件、学习成绩等问题影响,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作为游泳教练,吴霞君不能干预孩子的课业,只能牢牢抓住训练的时间,让孩子们早点回家,多些时间温习功课。“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好苗子最后输给了‘出勤’这两个字。训练时间比别人少,成绩上怎么会有突破呢?”吴霞君说,因此,她很感激那些风雨无阻护送孩子来训练的家长,尤其是那些爷爷奶奶,“他们才是孩子能够成为冠军的最大助力。”

在陈经纶体育学校执教这么多年,吴霞君见过不少早已名扬世界的杭州籍游泳冠军儿时训练的样子,如今回想起来,她还会面露微笑。“陈桦属于那种很自律的孩子;吴鹏和罗雪娟都很聪明,所以会找机会‘偷懒’;孙杨训练一直都是很专注的……”她说,“一个游泳冠军,先天条件占70%,教练的培养占20%,最后的10%,还得看孩子在关键时刻有没有那一点点的运气。”

近年来,随着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和大关游泳健身中心两大业余游泳训练基地的启用,杭州游泳启蒙训练有了更多现实支点和硬件支持,优秀教练分赴新的训练基地挖掘、培养好苗子,使得杭州游泳启蒙训练的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吴霞君看着长大的那些“80后”“90后”学生,如今也陆续成为教练,为杭州培养未来的冠军选手。

“这些年,我们幸运地处在杭州游泳奔涌向前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有天分的孩子,帮助他们走上了最高领奖台。”吴霞君想了想,继续说道,“回过头来,好苗子也在帮助我们提升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