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市巷街道滨绿大厦
夹城巷大运河社区食堂
记者 华炜
拱墅微融圈 史一丹
静水深流的古新河,从米市巷穿境而过,汇通了西湖与京杭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一条黄金水道,更是一扇了解杭城历史的重要窗口。
市因米而开,街因米得名。历史上米市巷曾是名流云集、百货荟萃的商业繁华之地,亦是忠武勤王、开仓济世的“忠善”之地。推开这扇连接古今的“繁华之窗”,你将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米市巷,正以踏实笃定的步伐,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续写繁华新篇章。
汇通双世遗,流淌的古新河,承载着沿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见证米市巷争当“中国式现代化”街道排头兵的生动实践,以水为墨绘就一幅新时代的幸福画卷。
兴产业、强平台
打造创新创业的“繁华之窗”
从古至今,繁盛的经济一直是米市巷发展历程中最鲜明的特质。时代更迭,底色未变。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为新时代的米市巷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优质的环境、活跃的市场、高效的机制,离不开市场主体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今年9月初,在米市巷街道高质量发展大会上,6家企业与街道现场签约,共同推动企业项目落地。
“之所以选择在米市巷落户,主要是看中这里浓厚的创新氛围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有信心在这里扎根、深耕。”杭州云甲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地介绍道。这家已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公司拥有完善的数字化义齿加工全产业链布局,此次目标便是在米市巷组建成立拥有200余名研发人员的国内首个齿科CAD(义齿设计软件)/CAM(义齿计算机辅助加工软件)软硬件全系统解决方案研发中心。
近年来,米市巷街道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引入浙工大、浙科大等高校资源,全面做优做强街道科创服务中心,挂牌“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拱墅工作站”“拱墅科技成果转化米市巷工作站”,加快推进创新项目成果转化,依托省财开、金联产融等8家基金平台搭建高校教师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创产业生态加速成型,努力打造产业新地标和经济新增长点。
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近年来,米市巷街道锚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不放松,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
今年6月,武林壹号商务社区空间场地优化升级后全新亮相,服务空间内不仅设置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全市首个“信连心”信用修复驿站、律师服务站等服务窗口,还开辟了商务洽谈、休憩、阅览、瑜伽、咖啡茶饮、红茶议事、四点半课堂等各类场景空间;同时,依托迭代升级的3.0版“企服铃”和“四送四问”服务举措,持续深化双轨服务机制,不断充实“壹号陪跑员”服务队伍,竭尽全力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重民生、暖服务
把“共富”“忠善”写满每个角落
如今的米市巷街道,不仅是拥抱未来的热土、干事创业的沃土,更是百姓宜居的乐土。今年4月,位于左家新村19幢的社区食堂正式营业。这是拱墅区第一家嵌入大运河幸福家园的社区食堂,除了有多样化的小碗菜、精品小炒外,还提供半成品低偿加工服务以及净菜、卤制品等外带食品。前来就餐的不仅有周边小区的老年人,还吸引了不少在附近上班的年轻人。无独有偶,离夹城巷社区食堂不远的锦绣社区食堂,每天中午都能接到100多单的外卖订单。“都是附近的年轻人点的。”食堂陈师傅介绍道。
除了打造家门口的美好“食”光外,近年来,米市巷街道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推进集成式、片区式服务场景建设,形成了一批全龄友好、功能集成的公共服务场景。
漫步米市巷的街巷之中,你能看到小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老年人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饶有兴趣地制作非遗手工作品;在社区的“享学夜校”里,坐满了下班后学外语、练器乐,忙着给自己“充电”的年轻人;在街角公园的“多巴胺”篮球场里,少年们正肆意挥洒汗水,青春的热情写满“金角银边”……居民的“关键小事”,正是民生建设的“头等要事”,每一项精准细致的服务,共同描绘出“共富之街”幸福实景。
这样的“共富”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米市巷曾是韩世忠击退苗刘叛军、忠武勤王之地;也是北宋米商左世裕开仓赈灾接济百姓、尽显善心之地,如今米市巷街道更是通过善治有为的实践,努力让忠善文化的基因延绵。
“武林大妈 楼道小红帽”志愿服务队伍,将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小单元,让基层动力主轴一贯到底;汇聚53家联建单位和881家沿街商铺资源的大运河幸福家园联心体,让基层治理的“朋友圈”凝聚起更多力量;“红茶议事会”“协商铃”“片儿律师”线上线下协同融合的平安新“枫”景,让居民的难事、烦心事有渠道诉、有办法解;“信用+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建设,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营造起尊信崇信的良好环境;“杭州好人”周召宽10年送出50万斤板栗、“拱墅工匠”舒松彪为老人免费理发15年等大爱善举更是扬起新时代的文明新风……
米市巷街道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