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鲜鲜 俞华芬 朱建杰
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22个,吸引有效投资2.99亿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超1亿元……近日,在杭州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一组来自余杭的数据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这组数据佐证的,正是余杭深化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自2019年起,余杭区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让一批有学历、有技能的有志青年化身农村职业经理人,为余杭乡村建设发展进行专业化运营。这批青年,被大家称为“乡村CEO”。
在5年的探索实践中,余杭直面“冒出来的问题”,以党建引领乡村运营,把农村职业经理人作为促进乡村价值转换的关键力量。比如,这些乡村人才要想获得施展拳脚的舞台,就必须厘清他们与村班子的权责关系。“招募工作由每个村社党组织牵头,农村职业经理人凭借个人能力、职业经历竞聘,按照‘自身有什么、村庄缺什么、能够一起做什么’进行双向选择。”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村“两委”班子负责前置规划把握方向,农村职业经理人则负责对接市场和强化运营。日积月累之下,双方逐渐达成默契。
随着工作的推进,“单枪匹马”的农村职业经理人难以成势,需要组建运营团队。为此,余杭区打通了“区级经理人—镇街造梦师—村级助理”的“金字塔”培养渠道,优化运营团队成长路径。同时,在不改变农村职业经理人服务本村的前提下,不少村选择抱团发展,在“联村抱团、镇域统筹、跨镇帮带”机制中实现牵引带动、优势互补。
此外,余杭还在青山绿水间布局新经济,坚持将特色产业延伸到乡村、将整体运营引入到乡村、将多元业态拓展到乡村。例如,在农村职业经理人带动下,鸬鸟镇结合村情实际做好“土特产”文章,引入了中华老字号“小热昏”,开发出梨膏棒棒糖作为伴手礼亮相巴黎奥运会。
截至目前,余杭共有27名农村职业经理人活跃在一线。在他们及其运营团队的努力下,永安村、青山村、径山村、新港村等一批乡村纷纷“出圈”,为余杭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