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二院总部效果图
蜀山城市书房——知书馆
亚太机电集团
面包树生命科技港
记者 金婷婷 萧山微融圈 曹慧娜
区域重大战略,往往是一个地区实现历史性跃升的关键一跃。
当“萧滨一体化”发展、“中国视谷”建设陆续从湘湖开启战略纵深,紧邻湘湖的蜀山街道,在更宏大的时空观和格局中以改革闯关突围,打开发展新通道——
充分把握“萧滨一体化”发展、“中国视谷”建设、浙大二院总部落户、中国美院研究生院迁建等重大机遇,蜀山正在摆脱“卧城”思维,强化“新城”思维,按照“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现代新城”发展目标和改革路径,进一步梳理产业链条,加快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产业格局。
“国字号”平台加持
最近三个多月,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在调研湘湖、闻堰、义桥、戴村、蜀山、城厢、北干等平台和镇街时,都提到同一个话题——如何把握“萧滨一体化”发展重要机遇,纵深推进“中国视谷”建设。在调研蜀山时,他特别提到了多个“国字号”——
从近到远,依次是辖区内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浙大二院总部,紧邻蜀山的中国美院湘湖校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湘湖,这里的部分土地由蜀山下辖的湖山村、金西村等拆迁而来;跨过湘湖,“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核心启动园区与蜀山隔湖相望;再往西,则是与蜀山最短直线距离仅3公里的国家级高新区滨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国字号”正是蜀山摆脱“卧城”思维,强化“新城”思维,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坐标、新机遇。在蜀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海勇看来,“国字号”加持的蜀山既处于“萧滨一体化”发展、“中国视谷”建设的黄金地段,也地处城市近郊的广袤乡村。有城有乡、有工有农,这是蜀山深化改革的空间所在、优势所在。
论区位优势,市心路、蜀山路、风情大道、地铁2号线等“黄金纵贯线”在蜀山穿越而过。未来,沪昆铁路抬升、亚太路提升、地铁15号线建设等重大交通项目,将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疏通城市“筋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论产业底座,蜀山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6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有5家上榜新一年的萧山区百强企业榜单,其中3家为制造企业。其中,之江有机硅更是萧山唯一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大满贯企业,老牌强企亚太更是萧山汽车制造业的“老大哥”。
论文化底蕴,蜀山文风蔚然、文人辈出。唐代著名大诗人贺知章在蜀山留下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绝唱;明代进士黄九皋为方便大汛河两岸乡民,修建埭上黄家桥。这两位蜀山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名人,成就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记,是蜀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灵魂。
从“萧滨一体化”“中国视谷”战略纵深,蜀山正一步一步闯出自己的“势”。
金十字轴上的“有解思维”
在萧山,第一批以企业命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万向路,另一条就是位于蜀山街道亚太机电集团门前的亚太路。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逐渐白热化的当下,这家深耕汽车制动器行业近50年的老牌强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能源赛道——目前,亚太已完成智能驾驶产业化转型,率先实现智能驾驶系统的量产,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完全自主的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生产供应商。
很多时候,外界对蜀山的印象一直是“主营”居住功能的城区街道。事实上,蜀山的工业实力和经济本底并不薄弱,辖区内产业用地近1800亩,除了亚太,之江有机硅、正强传动、萧峰建设、萧山园林等强企林立。
城市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主场。在施海勇看来,作为城区四大街道之一,蜀山理应为推动萧山镇域经济向更高能级跃升提供样板。而“廊道式”的空间格局和发展模式,便是蜀山通过“有解思维”的改革突围。
在今年年初,亚太路数智科技大道和蜀山路特色服务经济带首次亮相。由南北向的蜀山路和东西向的亚太路交会而成的“金十字”区块,汇聚了浙大二院总部、亚太机电、面包树生命科技港等蜀山辖区内最优质的资源。
聚焦启动“金十字”区块开发,围绕“数创”“医创”“文创”三大发展赛道,蜀山街道将借助大平台(中国视谷)、大医院(浙大二院总部)、大学校(中国美院湘湖校区),开创先进制造、大健康、文旅文创、现代商贸服务等现代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让更多高能级创新资源、高端创新人才,沿着“大走廊”在萧滨两区间不断流动与互动。
而就在本月初,萧山区委全会发布的“三大改革”,即系统推进深化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国企园区(厂房)投建运营一体化改革和加强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保障机制改革,让蜀山迎来了更大的新“视”力。
“三大改革,看似是平台、国企和企业的事,实则是为镇街赋能。”施海勇表示,过去,没有“背靠”平台的蜀山,在经济发展上更多是单打独斗。而三大改革推出的区域协同合作、飞地托管等多项改革措施,以及“区级部门+国有企业+开发区(园区)+镇街”多方合作机制,能够有力激发“街道经济”。最近,蜀山正在谋划亚太路以南区域新腾出的百余亩产业用地,计划与国企、平台共同合作,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园。
从拼经济的二线,冲向拼经济的一线,站在“金十字”坐标上的新蜀山将以“三个改革”引领更多的动能之变、发展之变。
“人口增幅第一城”的青年引力
去年,杭州城区人口突破千万,实现了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大跨越。在这股急速上升的潮流中,蜀山是一个强大的增长点。
在刚刚举行的贺知章教育基金成立仪式上,蜀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施超提到一组数据——2015年,蜀山的27个村社中,仅有3个城市社区,辖区总人口仅4.1万。如今,蜀山完成整村拆迁16个,新建城市社区14个,总人口达14.4万。
去年,蜀山新增人口的增幅位居全区第一,增量居全区第二。在新增人口中,青年人口占比高达72%。而在不久的将来,仅浙大二院总部建成,预计每天将为蜀山带来超2万的流动人口。
在施超看来,青年人口增加、青年人才到来是机遇,更是挑战,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人力和资金资源来参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城市的竞争力。目前,蜀山正聚焦教育、医疗、创业等青年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大对更多年轻人的吸引力,成为南部的“人才蓄水池”。
硬件方面,随着浙大二院总部、“五馆合一”萧山首个城市文化公园、大型商超等配套落地,尤其是地铁、快速路等交通网络的进一步覆盖,蜀山与杭州市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区域的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当然,蜀山要打造更一流的引才环境,也需要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聚焦人口集聚增长、社会加速转型的实际,蜀山推动“民情双访”联系服务机制,通过“日访+夜访”“座谈+约谈”等形式,“面对面”倾听民声、问需于民,“零距离”答疑解惑、服务群众,激发居民自治意识,逐渐将陌生人社会转化为现代社区的“新熟人社会”。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有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新蜀山人来到这块热土,需要用文化的力量、人文的魅力,加速新老蜀山人的融合。今年以来,蜀山打响“萧山优礼 知蜀达礼”全域文明新实践品牌,开展常态化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15分钟品质文化圈。以街道城市书房——知书馆为平台,辐射各村社阅读空间,以大咖读书分享等特色活动让更多群众浸润书香。依托黄亚洲书院、贺知章诗社等特色载体,举办贺知章文化节,提升贺知章IP影响力,构筑精神家园,激发精神力量。
正如杭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汤海孺所说,只要事关机会、宜人、幸福的方方面面,都是城市打动人心的恒久力量。
而这正是蜀山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借“萧滨一体化”发展、“中国视谷”建设等发展之势,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的改革,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实现更高效的城市运行、释放更深厚的民生福祉,不断将城市发展战略优势转化为青年发展优势,加快形成一群人与一座城“双向奔赴”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