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徐尤佳
“最近来看失眠、焦虑的初高中生明显多了,上周双休日门诊看了13个孩子。”新学期伊始,省级名中医、杭州市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永华教授“报料”:相较往年,今年青少年出现睡眠情绪问题的现象有增多趋势,门诊中“15岁现象”值得关注。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面对学习的挑战、父母的高标准,容易出现睡眠和情绪问题。新学期如何调整作息,如何家校联合、科学干预?张永华给家长支招。
13个失眠患儿
多是初高中生
“不愁吃不愁穿,还说自己睡不着,肯定是因为玩手机。”市中医院临床心理门诊(睡眠障碍)诊室里,高一女孩乐乐一言不发,妈妈在一旁不停数落。
新学期开始住校的乐乐很不适应,她轻声告诉张永华,自己白天听课总是走神,不敢与老师交流,晚上在陌生的环境很难入睡,常常失眠到凌晨一两点,希望能申请走读或休学。一听孩子的要求,妈妈的声音立刻高了八度:“其他孩子都能适应,为什么你不行?”
妈妈说,这次来医院,是因为老师的一通电话,“孩子在学校突然感觉胸闷、心慌、紧张,老师建议来看看心理门诊。”
与乐乐一样被失眠困扰的孩子不少,开学一周多,张永华接诊的青少年比平时多了一倍,其中性格脆弱、敏感的女孩出现失眠、焦虑等问题更普遍,而且最近一次门诊中,13个患儿中有5个因情绪焦躁出现了自伤行为。
“心理门诊有个非常典型的‘15岁现象’,即来就诊的青少年患者大多是初高中生,病症多是因为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等引起焦虑、失眠的症状,这些患儿的父母往往也存在焦虑情绪。”张永华说。
孩子心理问题的“根”
多来自父母
“失眠、焦虑对于记忆力、消化道、内分泌等都有影响,背后的‘根’多来自家长。”在张永华看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普遍且隐蔽,一开始往往以失眠、注意力难集中、脾气急躁、厌学等为主要表现,此时很多家长会采取较强硬的手段让孩子继续学习,导致孩子的坏情绪不断“恶化”。
“开学后,从松弛的暑假生活转换到紧张规律的学习,心情和睡眠难免出现波动,但一些家长只知道批评指责。”门诊交流中,张永华发现不少孩子眼神胆怯,话语常被一旁急躁的父母打断。
新学期新环境,如何帮孩子调适到最佳状态?张永华建议多给孩子半个月时间。
“初中生最好晚上10点前睡觉,高中生建议晚上10点半前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逐步恢复规律作息。焦虑情绪会互相影响、传染,孩子学习任务完不成时,家长别急躁,多与老师沟通,多倾听、理解孩子的情绪。”张永华说,离不开手机、暴饮暴食等行为都可能是孩子情绪的折射,父母首先要保持自我情绪稳定、多关心孩子。
临床中,部分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需要心理和药物联合治疗,张永华提醒别一下子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市面上一些褪黑素成分不明,可能违规添加了安眠药成分,不管是保健品还是药品,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