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第一中学
杭州市余杭区海辰小学
杭州市余杭区理想实验学校
文/胡倩 石鲜鲜 宋婷 图/余杭区教育局
“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是老百姓对美好教育改革朴素而具体的诉求。
近年来,为打造与“城市重要新中心”相匹配的美好教育,余杭区通过管理互联、师资互通、资源共享等方式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良性流动。截至目前,余杭区与名校合作共覆盖全区10个镇街68所学校,形成浙师大系、杭师大系、浙外系、首师大附属系、杭二学军系、文澜系、天元系、育才系、理想未来系、浙大教科系十大名校集团化体系,名校集团化在校生覆盖率达到84%。
这一部署回应了老百姓“上好学”的需求。集团化办学具体如何实施?教师和学生获得哪些成长?余杭区通过探索完善集团化办学,为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余杭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才不断奔赴而来,当地老百姓渴望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在这一形势下,2022年11月,余杭第一中学加入杭州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杭二中”),挂牌杭州第二中学余杭学校(以下简称“余杭一中”)。
在余杭一中校长、副书记金海英眼里,“杭二创新班”是两校合作的名片。2023年9月,杭二中选派6位教师组建专班开展教学。一年下来,首届杭二班成绩初显,模拟考特控线上线率成绩突出,在物理、生物等奥赛上崭露头角,另有2人入选浙江省英才计划,2人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亚军等。目前第二届“杭二创新班”继续实现教师资源的良性带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生谢忱说,在“杭二创新班”的学习十分愉快。物理老师的板书占满四块黑板,化学老师自掏腰包发放小礼物,她还去杭二中参加生物竞赛。“我的中考成绩距杭二中分数线相差2.5分,但现在我也能享受到名校资源,也是一种好选择。”谢忱说。
教师在优质资源的带动中也收获颇多。余杭一中教师孙丁共在杭二中交流教学时发现,27年教龄的特级教师会为一节课备课4小时。名优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执着,督促他提升自我要求。
名校挂牌给师生培养带来新契机,也启发学校立足校情,跟上名校步伐。金海英介绍,余杭一中启动“玉系列”教师培养项目,组建名优教师“教学研究所”、新锐教师专题工作坊,为教师量身定制阶梯型发展方案。办学短短三年,该校有8位教师获得杭州市各学科优质课一等奖,1位教师获评省特级教师和正高教师。相关成果奠定了余杭一中教育资源倍增的底气,让优质教育走近寻常百姓家。
教师站得高,学生才能看得远
“让每个生命都闪亮。”这是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辰小学(以下简称“海辰小学”)的教育理念。今年夏天,该校学生迎来又一个闪亮机会:加入杭州育才余杭教育集团,复制育才核心办学标准,为余杭区优质均衡教育资源图卷画上绚丽一笔。
集团化办学能带来什么改变?带着这一问题,今年暑期,海辰小学的教师参加育才集团教师培训。从备课、上课、批改到组织班级活动,集团在每个教育环节都按照标准规定底线、确定上线。参加培训的吴丽花感叹:“只有教师站得高,学生才能看得远。”集团化办学下,先进的教育标准就像学科育人的源头活水,让教育提质增效。
结合培训案例,语文教师刘玉华打算探索单元统整教学,让相关知识形成互相联系的教学主题。在编排有《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的单元中,她想到设计以“游览”为主题的课堂策略,给海滨小城设计漫游路线图,给小兴安岭设计丰满山林四季图,改变以往单篇教学的“各自为政”,形成教学合力。在她看来,名校领办的优势在于让先进的教学模式充分流动,加速教师成长,也让学生拥有高质量课堂。
培训结束后,语文教师郑思雨写下培训日志:“与我之前备课相比,根据育才学校的备课流程规范,需要在常规课时安排外,预留出机动课时,设计专门的讲评课,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郑思雨还按照范例设计单元框架图,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种种变化说明,通过教学教研标准的更新,海辰小学的师资力量得到软性提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优质,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
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
2023年9月,余杭区理想实验学校(以下简称理想实验学校)启用,家住良渚街道的奚丽亚几经比较,让孩子选择家门口这所新学校。一年的学习下来,她发现学校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孩子活泼外向的性格契合。
是什么支撑起家长对学校的信心?名校集团化是让奚丽亚感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来到身边的推手。2023年8月,余杭区理想教育集团成立,下设理想实验学校、良渚第一小学、七贤小学及杜甫小学、玉鸟小学共5所成员学校。总校长由全国知名小学领军校长俞国娣担任,并成立俞国娣名校长工作室,助力师资力量的“传帮带”。
理想实验学校执行校长杨帆介绍,在俞国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通过特级教师工作室、协同教学研究室等平台培养专家型教师。在学生成长上,则利用五育活动、校本选修课程等渠道促进个性化发展。
作为初次接触到集团化办学的一线教师,俞国娣的教育理念深深扎根在武艳丽心中,促使教学技能不断提升创新。她加入跨学科教研组,前后筹备一个月,以科技节活动为基础,在语文、数学、艺术、科学等学科上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她意识到,跨学科项目并不是多学科围绕一个主题的简单叠加,而是在问题解决中深化学生对多元知识的理解,“就像不是把学科的水果放到同一个筐,而是榨成一杯可口的果汁”。她逐渐明白,教书育人不仅要站稳讲台,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全国知名小学领军校长、原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团总校长俞国娣女士曾说起自己的教育理想:“每个孩子都是颗理想的种子,拥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我们不断耕耘着教育这块田,也是想为学生提供均衡优质的发展,让他们成长为祖国需要的模样。”这一理想,已播撒到每一个成员校身上,在余杭区按下美好教育发展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