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村民弹奏尤克里里
“健康村长”上门问诊
老年食堂就餐
家门口的移动诊疗车
文化服务村民协商会
记者 胡月华 建德微融圈 卜金
本版图片由建德市委宣传部提供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写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如何做到“改革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建德的答案是:坚持。近年来,建德始终围绕人民的需求,推动养老、医疗、文化等领域改革,确保在民众呼声中找到方向和动力,以切实可行的惠民政策与措施,以温暖人心、改善生活条件,以有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所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老有所养”到“民有所乐” 切实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人到晚年,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吃得好、玩得好、身体好、心情好。建德市大同镇大同村75岁的老商,就过上了这样的“神仙日子”:每天早上7点,步行5分钟到“大同小艺”文化乡集阅读区看报,到9点多,去阅读区对面的“故事角”听说书,或者跟老伙伴一起打牌,中饭和晚饭直接在边上的老年食堂吃饭,菜品多且实惠,一天两餐就10元钱,比自己买菜做饭省心省力多了。
老商说,他已经把“文化乡集”当成第二个“家”了,这里不仅可以“饭来张口”,还很热闹,经常有婺剧、越剧等戏曲表演,还有专业老师带着有兴趣的村民练习威风鼓、广场舞等活动,周边还有理发室、棋牌室、针灸室等多个适合老年人的体验点。
大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开始,建德大力推进“幸福方桌”爱心助餐扩面提质行动,大同镇就创新推出以老年食堂、“文化乡集”等阵地为载体,打造集老年助餐、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志愿便民于一体的“一站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我们想通过这里的一站式服务,让老人吃得好、心情好,身体更好。”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吃得好,近年来,建德市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拓展“幸福方桌”休闲娱乐、医疗康养功能,将老年食堂打造成老年人身边的聚集处、宣传站、议事点,推行方桌议事会、方桌劳动日等做法,共同营造和美乡风。
此外,在提供堂食基础上,建德还组建党员“爱心送餐队”,为超出助餐点就餐范围、行动不便、失能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兜牢刚需群体用餐。截至目前,今年建德已提供送餐服务21.8万人次。
老有所养,民有所乐。梅城镇西湖村的舞蹈教室里,村民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欢快地敲打着安塞腰鼓;三都镇“乡村音乐学校”里,“文艺班长”朱银标在老师的培养下,63岁的他已经能熟练演奏扬琴、笛子、二胡、架子鼓、电子琴等多种乐器;钦堂乡的文化乡集里,“60后”村民和“85后”老师一起创作乡歌……这些多才多艺的老师,曾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文艺村长”,现在他们叫文化特派员。
今年5月,浙江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自此,一群有热情、有志向,懂农村、爱农村,想做一番事业、年富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从“远方”赶来,愿以他们的文化之力,为建德打造高质量的“诗和远方”。
从“免挂号费”到“医保兜底” 越来越多的医疗改革成果惠及百姓
“只要你有需要,翻山越岭我都来。”这是建德“健康村长”对就医不便病患的承诺,也是“健康村长”的真实写照。每到周五,三都镇前源村的“健康村长”何仁增就背着他的药箱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去探望他的“老病号”们。一如往常,走进村里,村民们就亲切喊他“何医生”,有什么头疼脑热的问题,习惯第一时间问何医生。在村民心里,何医生就是他们最贴心的医生朋友。
为解决偏远乡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2024年建德市卫健局为建德80个村配上“健康村长”,以“走村不落户,户户见医护”为工作目标,设立“健康村长”服务日,全力打造集健康义诊、双向转诊、入户随访、完善健康档案及打通就医绿色通道的全闭环便利化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目前,该项目已成功纳入2024年度浙江省基层卫生创新项目名单。
但就医的难和烦,有时候不仅仅在山高路远,还有流程的繁琐和冗长。今年5月,建德辖区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改革,推行“一号管三天”诊疗模式,即72小时内来院复诊,免挂号费,只需在签到机上复诊签到。此外,辖区内的所有二级医院还在“一号管三天”的基础上做了升级服务,除部分特殊科室外,患者三天内在同一个医院多个科室均可“免挂号费”就诊。
如何让群众有“医”靠的同时,服务更有“保”障?近年来,建德医保部门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多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
为加快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今年3月初,建德又出台了《建德市困难家庭医疗费用负担封顶制实施方案》,牢牢守住不发生因病返贫的底线。“也就是说,除了医保各类报销后,由暖心基金对剩余的个人支付部分的医疗费用按规定进行兜底保障,保障范围是特困人员5000元、低保家庭3万元、低边家庭5万元以上合理医疗费用。”建德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他们还为困难家庭准备了一封来自医保的“暖心信”,把暖心政策和爱心账单都写在其中,鼓励患者家庭走出困境,再见晴天。
从“为民做主”到“议事协商” 不断增强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次教4支舞,哪个人学得会?”“送文化活动,能不能在晚饭后,我们就有时间参与。”“文化礼堂使用率不高,看看如何让村民有需要都可以报备使用……”从去年开始以航头镇为试点的“基层文化服务协商机制”,至今已在建德各地推行,村民代表从一开始的“不敢言”到如今“一吐为快”,越来越敢“动真格”。
“这种以村民代表为主的会,可以让村民感觉更接地气,还很有发言权,尤其是把他们说的问题,都落在实处后。”航头镇曹源村党总支书记徐建飞介绍,“基层文化服务协商机制”不设参与门槛,主要邀请普通村民作为主协商对象,围绕“你为什么不愿意进文化礼堂”“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你才愿意来”等主题,谈他们最需要、最反感的问题。目前,涉及群众具体文化活动需求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让百姓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烈。
就像如今的寿昌镇桂花村,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村庄治理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文化服务、征地拆迁、矛盾调解、村庄建设、环境卫生、民生实事等议题开展议事协商。
近日,桂花村又开起了“户头会”,十余位户头代表围坐在微网格员余正富家的晒谷场上,重点讨论近期建德正在推行的管道燃气进农村行动。
“蒋书记,听说管道燃气进农村政府有补助,村里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贴一点,我们这个片区基本都有意向安装呢。”“我家儿子得知后,让我们不要犹豫,家里的安装费他来出……” 一场“户头会”,大家聊了将近1小时,从对管道燃气的需求开始聊到家长里短,邻里之间的感情也随之不断升温。“以前做事,都是村里安排做,现在是村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根据‘户头会’商议结果推进什么。”桂花村党总支书记蒋益民介绍,“户头会”又叫村级议事协商会,由村党总支书记牵头引领,微网格长具体负责,人大代表、联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新居民代表、志愿者主动参与或发起,一个微网格就是一个自治单元,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达成最终意见。
从 “为民做主”到“议事协商”的转变背后,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改革和制度相统一的过程,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
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这是近年来建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准则。“接下来,建德将继续围绕在‘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在破解新的‘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中塑造发展新优势。” 建德市改革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