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了不起

2024-08-02

张亦平

我出生在上城区的蔡官巷,明代曾有一位姓蔡的武将居住于此。

蔡官巷位于吴山北麓,呈“L”形。巷北接清波街,巷南连着吴山,有时夏季暴雨,会看见吴山上的雨水像溪水一样向下流。

儿时的家,白墙黛瓦,窗户是格子状的,每只格子五厘米见方,中间镶嵌着磨制的蚌壳,随着岁月的流逝,蚌壳老化脱落就换了玻璃。从一个通道往里走几米,里面还有一个天井,种了一些蔷薇。

清波街与四宜路交界处有一个菜场,吴山脚下的居民都是在这里买菜,俗称“塔儿头市”。四宜路往西南延伸,继续往上,一直走就是云居山,左转是四宜亭。过了四宜亭,拾级而上,就到了“十二生肖石”,这是一处天然岩石经岁月风化形成的景观。

继续往上走,十几分钟后就可登临吴山顶峰江湖汇观亭,向北可览西湖,向南可远观钱塘江。亭柱上有一副对联很有名:“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这就是我的故乡。

儿时,我姑妈在三衙前幼儿园做老师,我每天跟着姑妈去幼儿园。从蔡官巷出来到清波街,穿到斜对面的府前街,走四条巷,穿过河坊街就是旧仁和署,这里曾是南宋临安府的府衙所在地。明中期仁和、钱塘两县县署也曾在这里,所以叫三衙前。读幼儿园时,最开心的就是去柳浪闻莺,在“日中不再战纪念碑”旁的草地上玩,捡白玉兰红色光亮的种子。过儿童节时,幼儿园里有大型木偶剧《小马过河》的演出,下午还发一袋糕饼,我很喜欢鞋底饼,很脆很好吃。

1984年,我上了小学,在四宜路和清波街的路口,叫清波小学。一个月后,国庆节来了。10月1日,在西湖上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活动,吴山脚下几乎所有人家都去柳浪闻莺的大草坪观看。夜晚,画舫在湖面移动,湖中的水上舞台有演员们载歌载舞,夜空绽放着礼花。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庆典活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随着人口的增长,杭州城开始变得拥挤。读中学时,我去杭十一中。每天早上走到河坊街,挤8路公交车,从南到北几乎横穿了杭州城,从鼓楼出来,弯弯绕绕一直到艮山门。高中时,我考入杭四中。杭四中当时就在河坊街上,地形很特别,像一个酒瓶,门不大,左右有两条小巷,分别叫东都司卫和西都司卫。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历史上的地位。

而我四中的同学们最记得的还是儿时的美食,最喜欢塔儿头菜场的油煎饼,糯米里有芝麻馅,油煎过很香。当然还有吴山酥油饼、葱包桧儿、油墩儿、煎饺、粉丝等等。直到现在,同学群里聊的最多的还是这些故乡味道,尤其是在去海外发展的同学,对他们来说这是家乡的味道。‌

20世纪90年代末,吴山地区开始了城区改造,“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改革开放为杭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我的家乡正在被世界看到。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的杭州,隐藏在西湖山水之中,是静谧的素颜之美,今天的杭州,拥有的是开放、大气、动感的现代之美。

杭州能成为马可·波罗笔下“华美的天城”,是历代先民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建成的。我们在这座城奋斗生活,走走停停,总有历史迎面而来。对杭州人来说,人间天堂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杭州,有无数个理由让人留下,我的故乡更美了,成为更多人的故乡,而我们也正在书写明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