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陈嘉欣正在与孩子们互动。
十年前,作为留守儿童的陈嘉欣(右二)在参加“阳光乐园”夏令营活动。
记者 石慧 通讯员 金文超 赵一怡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星红旗象征着什么吗?”“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这几天,在诸暨市岭北镇金湾村,一场名为“阳光乐园”的夏令营活动正在开展,孩子们的笑声、读书声如夏日阳光一般热烈。这样的盛夏之约,已经持续了十年。
岭北镇是一个山区乡镇,地处水源保护地,绿水青山是这片土地上的靓丽风景,但也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掣肘——随着青壮年们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安全、有爱的童年,成为当地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十年间的每一个暑期,一批批“阳光乐园”志愿者,走进岭北的山村,来到孩子们的身边,在他们心中种下明媚的“小太阳”。
主打“陪伴” 让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回忆
生动的垃圾分类讲解,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为孩子们的心灵播下健康的种子;非遗技艺体验,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怀……不同于学校里的课程,“阳光乐园”夏令营的课程内容主打一个“陪伴”,让志愿者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
“这里有小伙伴,还有志愿者老师,每天我能做手工,学习一些新知识,比一个人待在家里有意思多了。”岭北镇中心小学的周玲玲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都在外务工,这是她第二年参加“阳光乐园”夏令营活动,已经在这里交到了不少朋友。
周玲玲的感受,也曾是志愿者陈嘉欣的切身体会——十年前的那个盛夏,当时在读小学三年级的陈嘉欣开启了一段“阳光之旅”;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成长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她,主动报名成为这次夏令营活动的志愿者。
“小时候我的性格特别内向,不愿意和人交流。”陈嘉欣还记得,在一次远足活动中,一位志愿者陪她一起看溪水缓缓流淌,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们之间的关系比起师生,更像是朋友一样。”志愿者的真诚让陈嘉欣慢慢打开了心扉,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现在,她希望能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回忆。
多方联动 实现“十年又十年”的爱心接力
2014年5月,诸暨市红十字会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面向岭北等五个偏远山区乡镇,创建“阳光乐园”。2023年,“关爱留守儿童”升级为“关爱未成年人”。诸暨市红十字会与诸暨市民政局形成合力,通过市镇村三级“助联体”,面向该市的留守儿童、困境家庭儿童启动“关爱未成年人”社会救助服务,打造多个“阳光乐园”关爱基地。
“刚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想到能坚持十年。”诸暨市红十字会“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队长何再瑜回忆,2014年,她的女儿刚刚结束高考,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机缘巧合之下,何再瑜加入了当地的红十字会,开始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我们尝试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让更多留守儿童得到政府支持和社会服务,成长在阳光下。”现在,她已经成为了这个团队的“大家长”,活跃在“阳光乐园”活动组织建设的全过程中。
除了留守儿童,困境家庭儿童也是“阳光乐园”关注的对象。何再瑜说,她曾经在家访时碰到一个小女孩,母亲有智力障碍,父亲又生了重病,家里只能靠政府补贴勉强维持生活。“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没有一丝光亮。在参加几次我们的活动后,孩子的脸上渐渐有笑容了。”何再瑜说,除了物质上的帮扶,志愿者们还会用心用情去关爱孩子,譬如给孩子过一个生日。
一年年的微光,经年累月后回望,已是璀璨的星空。据介绍,诸暨市红十字会“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由各中小学教师、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暨阳学院机关第一党支部的党员、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党支部的党员以及爱心企业家、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经过十年的发展,这支队伍中已有注册志愿者350人。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为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辅导、研学成长、素质拓展等活动,累计服务对象达5万余人次。
护航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样的美好愿景也得到了来自政府的倾力支持——十年来,岭北镇积极推出“红领巾”帮扶行动、夏令营等各种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后延时服务,解决放学后无人看护的实际困难,疏通课业辅导无人教的痛点。今年,岭北镇还投入20余万元对金湾村“阳光乐园”爱心基地进行改造提升,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
“岭北镇正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格局。”岭北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积极引入在校大学生的力量,争取社会公益组织与企业的支持,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元、更具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切实提升当地青少年的幸福感,共同实现“十年又十年”的爱心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