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上新 持续彰显文化自信

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2024-07-17

国家文物局日前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淮安城市考古等4个考古项目最新进展。

这4个考古项目尽管所涉时代不同、实证各异,但都足以唤醒沉睡过去,也让历史变得鲜活丰满。这当中,尤值一提的就是浙江绍兴稽中遗址。这一次在绍兴稽中遗址所发现的越国与汉代建筑基址中,出土“会稽”“山阴”等墨书文字,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存在,为探寻越国都城提供重要线索。同时,发现两汉高等级官署建筑,这也是两汉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每一次打探,都是向历史文化长河和文明源流的不断挺进;每一次重大发现,揭开历史尘封一页,都是在增强历史信度。同时,每一次“上新”所引发的追捧与“围观”,都更像是一次历史文化的公众普及课。看看相关报道的网友留言,“站在遗址旁,仿佛能听到两千年前的风声,那是越国的呼吸,穿越时空,唤醒沉睡的记忆。”“绍兴,不仅是课本里的故事,更是脚下这片土地的骄傲。稽中遗址,让历史触手可及。”……从中不难读出热切期待、自信自强。

近年来,从各类考古文博类电视栏目走红,到考古文创产品走俏;从“三星堆热”“敦煌热”,到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热度不断攀升,再到这个暑期的考古研学热,这一切都在说明,考古学早已摆脱“冷门”标签,而越发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与时尚。

诚如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日前所言:“文物就像压在箱底的小学作文本和奖状。长大后,人们或许会忘了它们,但小时候的奖状往往能够解释你何以成为今天的自己。”当“考古中国”上新,中华文明数千年所积淀的“奖状”“奖章”不断重见天日、常阅常新,从中读懂“何以中国”,也更加彰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