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建强“三支队伍”,“全链条”赋能高质量发展

产业大区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2024-06-05

钱塘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阶梯。

记者 史俊杰

通讯员 钱塘宣

刚刚过完5岁生日的钱塘(新)区,向“新”发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记者发现,就在上个月,“用才爱才”已成为钱塘诸多活动中的共同关键词:从干部队伍建设、企业家服务到高素养劳动者培育,钱塘在一场场精彩活动中,对人才释放满满诚意。

今年的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当前,杭州正大力实施科教人才一体攀登行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作为产业大区,钱塘(新)区持续深化创新强区、人才强区首位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截至今年5月,钱塘(新)区人才总量突破28万人,加速打造“浙江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浙江”生动实践地。

筑就用才新格局

让人才在钱塘实现价值

“科技型企业家”,这个浙江省在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提出的称谓,引发全国关注。

如何在这一新赛道中提炼钱塘辨识度?产业大区钱塘走在前列。

作为德睿智药创始人,牛张明正是钱塘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中的优秀代表。6年前,他还是德国一家主板上市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看到国内创新药研发的前景,牛张明毅然选择回国创业。“以前做创新药可能要花十年,耗费十几亿美元,通过AI驱动,我们有机会加快药物发现速度、降低药物研发成本。”牛张明介绍。在钱塘的精准服务下,德睿智药连续三年入选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牛张明获得全市杰出留创青年英才(留创之星)荣誉,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在他身上得到完美融合。

以牛张明为缩影,钱塘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项目培育“新叶”计划,以“认定+评审”方式引进海外人才团队领衔项目,累计已集聚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500余家,百力司康、幄肯新材料等23家企业入选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榜单,投后估值1亿元以上企业112家,110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4家企业获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探索育才新体系

多维度优化人才“成长路”

作为“三支队伍”的基础支撑,高素养劳动者不仅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在位于钱塘(新)区的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一名“90后”电气设计工程师,林秀维毕业后加入沃镭,他将学校里学到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机器人编程等技术充分运用在工作中,为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作贡献。

坐拥700家规上工业企业和全省最大高教园区,像林秀维这样的高素质劳动者在钱塘还有很多。近年来,钱塘聚焦技术工人服务需求打造“钱塘技工”数字化应用,为技术工人搭建便捷获取公共服务“一屏+两端+三维积分+六大政策+N项服务”场景,在技能人才招引、培训、评价、使用上提供闭环服务。今年,该区新增技能人才301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481人。

同时,针对区内30万产业工人、20万高校大学生等群体,钱塘创新推出了“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新型教育模式,合作建设了36家现代产业学院、180个订单班,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比如在钱塘区国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这里主要从事特种设备作业、安全生产管理等各类培训。“我们帮助区内企业解决特种行业招聘难的痛点,目前已培训学员5万余人。”学校负责人陈志强介绍。

做优人才增值服务

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

“欢迎来到人力资源服务专区,请问您有什么需求?”

每天,钱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都会接到关于人才的各类需求。对此,钱塘有效打通政府侧17个部门壁垒,在协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基本政务服务、打造一站集成的增值化政务服务“窗口”和“中台枢纽”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扎实推进人力资源增值化改革。

今年,钱塘创新“钱塘人才主题日”模式,研究定制“健康管家”“人才政策‘早’知道”等系列品牌活动,细分产业人才、外籍人才、青年大学生、行业人才等人才类别,推出了2024年度人才增值服务十件实事项目。自中心运行以来,人才服务板块线上线下共提供3968次服务,其中现场服务2009人(家)次,解决问题2210个,问题100%解决。

此外,聚焦干部队伍建设,钱塘突出政治理论学习首位性、履职能力提升体系性,制定《干部教育“风鹏计划”三年行动方案》,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支有定力、有活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比如,全区正在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就为“风鹏计划”启动开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