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嵇康作《广陵散》的地方将成乡村文化客厅

绍兴千年古寺白塔寺启动重修

2024-04-02

《白塔护圣寺舍斋田记》石碑。

白塔寺重建意向图。

记者 陈立平

日前,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白塔头村的白塔寺重修工程正式启动。预计今年7月,这座始建于东汉年间的古寺将迎来新生。

传说嵇康创作《广陵散》的地方,邵力子办了所小学

相比浙江众多的名寺大庙,目前的白塔寺显得有些破败——前后只有三进,前堂作为当地村民礼佛的场所,后两进废弃已久,杂草丛生。若不是门前一块2006年立下的“绍兴县文物保护点”石碑,记者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然而,与白塔寺有关的嵇康与《广陵散》的故事却是家喻户晓——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嵇康善琴,过白塔宿传舍,遇古伶官之魄,而得《广陵散》曲。”唐代诗人独孤及也在游白塔寺时留下这样的诗句:“有人若问广陵散,叔夜曾经到此间。”

一千多年来,白塔寺饱经沧桑,几度重修。在白塔寺前殿,记者看到了几根斑驳的石柱,以及一块明朝留下的《白塔护圣寺舍斋田记》石碑。碑文讲述了明代万历年间,当地一名叫王广祁的乡贤,捐金三百两重修白塔寺的事迹。

除了嵇康,白塔寺还与另外一位名士结下了不解之缘——重庆谈判中的“和平老人”邵力子。邵力子是陶堰人,1933年,他回乡探亲时目睹乡村迷信盛行,教育落后,于是在白塔头村出资修建运川小学,校址就在原来的白塔寺。“运川小学后来改名为白塔小学,一直是白塔头和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们上学的地方。小时候,我们还在这里看过电影呢。”白塔头村村委会委员杨勤江指着前殿的几排满是灰尘的桌椅说。

邵力子创办的运川小学,成了家乡人民共同的记忆。此后,随着当地办学条件的改善,运川小学也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这里是村民礼佛的地方,后面还有两进,以前被一家生产耐火材料的企业当作仓库。白塔寺决定重修后,政府又从企业手中买了回来。”白塔头村村委会委员俞鹤峰说。

打造运河文化空间,千年古寺将变身乡村文化客厅

今年1月,越城区发布白塔寺重建项目(白塔寺本体修缮)招标公告。负责项目规划设计的华汇集团高级工程师邵锋也是白塔头村人。“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我父亲小时候还在运川小学读过书。”邵锋说,能为家乡尽绵薄之力,他感到非常自豪和开心。

根据规划,白塔寺将变为文化客厅,兼具文化研学、展览展示、活动发布、禅茶禅修等功能。原有的三进建筑格局,以及寺内的石碑、石柱和一口古井都将得到保留,门口还将建设450平方米的曲韵广场,作为村民休闲集会、文化活动的地方。

在规划图上,记者看到紧挨着白塔寺的是运川小学遗址。“这里以前也是运川小学的部分校舍,但不属于文保单位,未来将打造为白塔头村耕读传家、尊师重教的文化体验馆,总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邵锋说。

重修白塔寺,只是一期工程。白塔寺所在的白塔头村,未来也将迎来新生。根据规划,这里将打造为以“古运情怀 闲云白塔”为主题的浙东运河文化空间,建设白塔传舍、艺趣稻田、游客中心、水上集市等一系列文旅配套设施。

例如,白塔寺周边目前有一些闲置的滨水民居,将被列入二期工程进行修缮,引入民宿和河鲜餐厅。白塔头村北部的白塔山,则是观景的好地方。山上原有一座白塔,未来将在遗址处建设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一览浙东运河和鉴湖风貌。

“目前村域南部和东部发展方向和主题已明确,我们的规划主要围绕白塔小学周边约260亩的区域展开。”邵锋介绍,二期工程计划在白塔寺修缮完成后适时启动,主要采取政府投资和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