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微观

这一抹“文艺月光”为何火出圈?

2024-03-29

从去年开始,“夜课堂”之风在全国各大城市吹起。杭州虽然不是最早兴起“夜课堂”的城市,却自有特色,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是其重要标签。

今年,杭州市文化馆对“夜课堂”进行了全面升级,人们欣喜地看到,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整个课程更有分量,也更有吸引力了,广大市民争相报名。

“夜课堂”为何越来越受欢迎?这一抹“文艺月光”为何越来越贴近人心房?表面上看,是因为课程设置更灵活了、教学内容更丰富了、教学形式越来越“潮”了,背后却是四个字——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首先是关注市民的实际需求。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不能依靠灌输,而应该根据人们的兴趣和需求来进行。根据部分市民空闲时间不固定的特点,新增了体验课程和“说”系列课程,让偶有余暇的市民也能享受“夜课堂”的滋润;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推出了亲子课堂和社交课堂,这些都是从市民需求出发的贴心举措。只有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才能吸引他们主动靠近,文化传承才能真正落地。

以人为本,还要注重提升市民的参与度。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专家和学者的责任,更需要大众的参与。市文化馆扩大了“夜课堂”的规模,并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计划推出更多的“家门口的夜课堂”,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无疑扩大了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覆盖面。

以人为本,更要重视参与者的情感体验。传统文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内涵,所以,在传播和传承过程中,必须注重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夜课堂”与“潮生活”相结合,古筝与rap融合,DIY西湖绸伞,用点茶创作“茶画”……这样的课程设计,无疑会增强学员的体验感,拉近他们与传统文化的情感距离。

阳春三月,万物滋长,正是学习和成长的好时光。愿更多的人能走进“夜课堂”,学知识、学技能、陶冶身心、结交朋友,享受“文艺月光”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