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人数增至4人!

日本小林制药公司深陷“红曲风波”

专家:功能性食品潜存风险

2024-03-29

3月22日,在日本大阪,小林制药公司社长小林章浩(左一)在记者见面会上。

这是共同社记者3月25日拍摄的小林制药总部。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东京3月28日电(记者 钱铮)日本知名制药企业小林制药公司28日说,又确认两名消费者在服用了该公司含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后死亡。这一事件中确认的死亡人数已增至4人。

根据小林制药28日发布的通告,该公司27日收到这两名死者的亲属发来的消息,他们生前都曾服用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胆固醇颗粒。一名消费者死亡时伴有肾脏疾病症状,另一人从2021年开始服用红曲胆固醇颗粒。小林制药未公布两名死者的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

另据共同社27日报道,服用上述问题保健品后住院的人数已增至106人。

日本厚生劳动省26日要求大阪市健康局依据本国《食品卫生法》对小林制药的相关产品采取废弃等措施。大阪市下一步将发布废弃命令。

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武见敬三在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从最早的健康问题报告到小林制药宣布召回产品间隔两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该公司并未向政府提供相关信息。

“问题红曲”事件引发日本国内外广泛关注,也警示消费者关注功能性食品的风险。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8日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进行答辩时表示,在查明小林制药“问题红曲”事件原因的基础上,政府将探讨有必要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据小林制药公司此前通报,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混入此前“意想不到”的来自霉菌的成分,但迄今仍未弄清该成分究竟是什么。

小林制药出产的红曲原料除用于自家生产保健品外,还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酿酒及食品制造等。目前使用小林制药产红曲原料的食品和调料召回范围,已扩大至日本全国,这引发了该公司红曲相关产品的消费者广泛担忧。

消费者的担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小林制药今年1月中旬后接到多名医生的信函,知道有消费者服用该公司的保健品后出现健康问题,但直到3月下旬才宣布召回产品。此外,从小林制药采购红曲原料的52家企业中有一些是批发商,实际使用这些红曲原料的企业可能更多。在1月中旬至3月下旬间,“问题红曲”被用于制造了哪些产品,追踪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是关于这种“意想不到”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小林制药尚未明确,只知道是一种来自霉菌的“未知成分”。红曲的发酵产物中可能含有橘霉素,这是一种真菌毒素,但小林制药的“问题红曲”中并未检出橘霉素。

日方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意想不到”成分,主要有3种可能性:一是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未知成分”的异物,二是混入了能够生成“未知成分”的微生物,三是红曲菌株突变成了能产生“未知成分”的菌株。不管是哪种可能性,只有确认这种成分,才能弄清服用红曲保健品和健康受损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

但日方专家认为,不必过分担忧含红曲食品的安全性。多年从事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的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唐木英明表示,小林制药使用的红曲菌没有合成橘霉素的基因,通常情况下很难想象红曲菌会产生有害物质,无需对正常红曲的安全性抱有不安。

“红曲风波”是日本2015年开始实施“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后,日本生产商首次因健康受损问题而宣布召回产品。根据这一制度,生产商只需在上市销售前向日本消费者厅提交与其声称功能相符的科学依据进行备案即可,无需日本政府部门的审批许可。此次事件后,日本政府将对所有申报过的6000多种功能性食品实施紧急检查。

日方专家们建议在完善相关标准和评估机制的同时,呼吁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专家指出,保健品不是药品。一方面,通常人们吃的普通食品的种类及其食用量每天都在变化,即使偶尔有某种食品含少量有害成分,也不易对健康产生大的负面影响。而保健品是将成分浓缩后制成片剂或胶囊等,很容易摄入大量相同的成分并且每天持续服用,一旦保健品含有害成分,其健康风险也会相应增大。另一方面,开具处方的医生、药店的药剂师可以指出药物的副作用并说明服用方法,对于保健品则全靠消费者自己判断,有可能增加安全风险。

日本内阁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总结了19条有关功能性食品的注意事项以提醒消费者,其中包括不能因认为功能性食品是“食品”而觉得大量摄入没关系;“天然”“自然”等词汇容易让人联想到“安全”,但并不意味着科学意义上的安全;要注意通过膳食补充剂过量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风险;所谓的“健康食品”并未接受与药品同等水平的品质管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