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做完了吗”不应成为问题

2024-02-20

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寒假渐近尾声,“寒假作业完成了吗”再度成为关注热点。网络上,诸如“巴黎厕所捡到秦朗小朋友作业要带回国还给他”等话题直冲热搜;还有网友归纳春节假期“灵魂三问”:寒假作业补完了吗?返程堵车了吗?你敢上秤吗?寒假作业位列“拷问”之首,让人忍俊不禁。

总体看,这更像是一个全民“网络梗”,但热搜背后,也突显家长们对孩子完成作业的担忧,以及对如何合理布置寒假作业的期待。

正向看,“寒假作业完成了吗”这不应成为问题,该完成的作业照理就应不打折扣完成。我们常常强调“劳逸结合”,尤其对高年级学生而言,作业也是寒假生活之一部分,对书面作业不必“一刀切”持抵制态度,前提必须是合理的、适度的。然而,从现实看,“寒假不努力,开学两行泪”,每临开学,面对一摊子未完成的寒假作业,孩子挠头、家长上头者也大有人在。如果确能排除作业过多等因素,那么,这部分家长和孩子也有必要自问:是否存在假期统筹安排时间不合理等原因?家长是否疏于督促?乃至孩子学业上是否确实存在困难以致作业无法完成等等。

事实上,照顾到这一部分未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各地近年来也推出了一些好做法,比如:采取作业缓交制,允许开学后在教师指导或同伴互助下延期完成等。此外,各地还纷纷明确,不得以寒假作业是否完成作为新学期注册依据等,这些举措不失人性化,也为防止寒假作业过多给出最低限度保障。

进而言之,如何布置、布置多少寒假作业才是适度的、合理的?以日常作业为例,杭州各地近年来就实行了低年级无书面作业等措施。而在寒假作业布置上,杭州市上城区今年提出,除夕至正月初七不布置书面作业。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今年在寒假到来前,则干脆全面取消传统书面作业,这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发广泛关注。当然了,不布置书面作业不等于没有寒假作业,取而代之的是该校为同学们精心定制的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寒假生活指南”,结合了假期运动、旅行、阅读等多个方面。尽管也有家长担心,学生假期放松后能否回到学习状态,但总体看,社会公众对此持欢迎态度,这也表明类似探索是有益的,符合“双减”整体方向。

无论是寒假作业还是开学后的日常作业,都是教育生态之重要一环。“双减”之下,不把“寒假作业完成了吗”简单视作“网络梗”,还要持续优化探索,凝聚各方共识,更好回应公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