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扇面
明道尊贤联
文/俞栋
在近现代上海成为全国金融中心的进程中,宁波籍金融家的作用与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同样,海上甬籍书画家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以海上画派为例,浙江画家数量最为庞大,影响亦最为显著,其中不少是甬籍画家,如姚燮、舒浩、赵叔孺等。季守正,就是在甬籍金融家创办的银行里供职的甬籍书画家。
季守正(1875—1949),号小康、朽斤、老疑、铁髯,别署无暇居士、无碍居士、种梅老农、百二砚田小富翁等,斋名万树梅花楼,浙江慈溪人(今宁波慈溪市),清末诸生,近代金石书画家,精于钱币学,为中国泉币学社社员;曾鬻书海上,与张善孖、钱化佛同在日本东京举行书画展;有《隶书格言三十二种》《慈溪季氏叔侄书画合集》等传世。
出生于翰墨世家的他,自小就在祖父的督促指导下习字、画画。从一些零星的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季君习隶垂二十载,上年曾访碑于泰岱、衡岳,临摹有汉诸碑,无不惟妙惟肖,而冶镕汉隶,刚健阿娜,多穷前人所未逮,于尺外隶法,尤为雄逸”;“其隶书得力于张迁、景君、褒斜道摩崖等汉碑,遒劲婉丽,典重浑朴”。也许,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季守正的隶书中规中矩,笔画没有太多的起伏与变化,结体也缺少大开大合的夸张,或挪位变异的奇媚,似乎缺少一些张力。实际上,他的隶书汇集了曹全的秀妍、张景的温润、礼器的遒劲、乙瑛的曲雅、张迁的拙朴,还有石门颂的跌宕,看似波澜不惊、缺乏个性。实质正是这种谨守法度、落笔自然、不激不厉的写法,才是真正得汉隶精髓之道,故一派古意、耐人品味。
季守正在致力书法创作实践的同时,还不断总结经验,1925年5月30日的《申报》之“游艺丛刊”发表了其《习隶片得》一文。这也是目前可见的其唯一一篇书论。此文既传授了研习隶书的方法论,又有具体的临帖技法技巧;既有自己学习隶书的心得体会,又附带介绍了适合初学者临习的隶书碑帖。也许以今天的学术眼光和学术标准来看,该文还显得有些粗浅而缺乏学理,但置于那个时代背景下来评判,已不失为一篇优秀书论。
季守正的书法是专业的,但看了其画特别是花鸟画后,笔者还是吃了一惊:绝不亚于当时的海派名家。看得出,其学画走的是传统路子,从临摹古代名人画作入手,以掌握古人的笔墨技巧和章法,所以他的画里既有两宋、元人水墨之痕迹,又有明清周之冕、陈洪绶、林良、吕纪、华新罗、恽南田、王忘庵等人的“影子”。由于久居海上,对季守正画风影响最大的还是海派画家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等。他很好地传承了海派的艺术理念与笔墨语言,画作题材广泛,花鸟草虫、鱼禽蔬果、松柏桐柳、湖石苔草、文具器皿,乃至佛像、仕女等无所不涉,且形制多样,技法丰富,以没骨与小写意为主。特别是花鸟鱼虫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自然景物,在其笔下都是活生生的,充满一派生机,富有情趣。如他画的鸟儿体态轻盈,腾挪跳跃,俯仰多姿,逼肖生动,自然天成;没骨法的柳叶、桃花点染自如,娇嫩绽放,极臻妙境;柳条、桃枝用笔细腻坚韧,线条流畅,天趣盎然,别具无形化有形的春风韵致,使整幅作品构成了一幅春日的曼妙景象,给人以无限生机与活力,传递出暖暖的春之愉悦。
写意当从工笔来。没骨与写意不是任笔为体、信手涂鸦,当以讲究严格造型的工笔为基础,在形的基础上再求韵。季守正的画正是将二者巧妙融合之典范,既讲究笔情墨趣,又试图将写意的笔墨功夫融入于兼工带写或没骨之中,以达浑厚的用笔与丰富的色彩合为一体之效果,即:“工而不滞、艳而不俗,工中见写、写中有工。”画面格调清新典雅,凸显恽南田、虚谷、任伯年笔意,又不失自己的风格。
海上画派对于季守正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用色,倾向于写意画的变色,即不完全按照客观对象赋色,并在强化变色处理的同时于颜料中加入了墨,不仅可以增强浑厚朴茂之感,而且可以避免因时间推移而造成的颜料褪色,加之对白粉的大胆使用,使色、墨、粉互相融合,恰到好处,绚丽多彩又不失淡雅。以其常画的梅花为例,花并不以墨线勾勒,全以色染,手法有三:一是花朵中央较密集的花瓣以色线勾出后再进行渲染;二是直接以色点出,如叶片、花朵外围的花瓣等;三是枝干,直接以兼工带写的笔法用颜色画成。故其笔下的梅花既有工笔的严谨细腻,又不失写意的灵动潇洒,色彩运用得当、艳而不俗,浓淡恰如其分、妙极自然。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