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光前 叶佳裕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共富之“蜜”,离不开万千“蜜蜂”的飞奔劳作。我省启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来,在天目山麓、钱王故里,一只只来自各行各业的辛勤“蜜蜂”,为了寻求“共富”的味道,飞奔在“平地”与“山尖”,在“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扩中提低’、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文化赋美、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治理”等共富赛道上,振翅竞翔、采撷劳作,用辛勤与汗水,智慧与创造,让共富之花结硕果,酿共富之“蜜”甜万家。
——他们是“共富浙江”的“天目蜂巢”。
天目行医/家里看病
岛石镇仁里村黄大娘患有风湿顽疾和其他疾病,常年卧病在床,丈夫残疾,行动不便,日常配药由邻居帮忙,风湿治疗只能一拖再拖。“天目医享·流动医院”的进村,使她的风湿顽疾得以医治。
有好身体才能享受美好生活。临安地处山区,交通的不便,一度制约着“看病难、享优医难”的破题,共富建设呼唤“健康临安”的重塑再造。2022 年 5 月,一项关乎临安20万山区群众“就近检查诊疗配药难、小病未病预防发现难、失能老人居家护理诊疗难、签约医生优质服务难”“四难”问题的行医改革“装车”始发,创新推出“天目医享·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项目。采取各院名医轮流搭乘“流动医院”诊疗车到各村(优先对165 个“无村医村”和“医疗薄弱村”)开展巡回诊疗服务。患者只需在村里等医生,在诊疗车上刷卡看病,由“云上药房”送药上门。
“天目医享”颠覆了传统“有病看医”的就医模式,把“医来看病”送到山乡百姓。“天目医享”还搭建 “云上医院”,患者在家打开电视机就能咨询、问诊、配药、送药上门。得益于“天目医享”的望闻问切,太阳镇武村村的谢大伯检出了“肺部占位”,适时做了早期治疗;岛石镇仁里村黄大娘拖了多年的风湿顽疾得以医治……“天目医享”启动以来,共计派出巡回医务人员 2.3 万人次,开展下乡服务34万人次,筛查并发现病例1.2万例。“天目医享”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十大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典型案例,入围全省第二批重点推广的共富机制性制度性创新模式,摘取省改革突破奖铜奖。
今年,“天目医享”“延链”“强链”再出发!贯通交警、120、红十字、“天目医享”四大数据平台,打造 “急救综合大脑”,实现120 急救车、“救在身边”志愿者、“天目医享”巡回车、公安警车实时联合调度。全区4万余名持证救护员、 1.5万余名注册“急救侠”开展“车前”“车上”“院前”“院中” 无缝急救,交通绿波一路护航,“全链”救治危急患者。
天目飨村/营村富民
即将过去的2023年,对于娄敏来说,是充实忙碌的一年。这一年,她以“空中飞人”的姿态飞奔于皖、豫、鄂等地,分享并“复制粘贴”临安的“村庄经营”经验。
娄敏之所以“吃香”,是因为她与村民们的“共富”故事看得见,摸得着。她经营“龙门秘境”村落景区这些年,村里会炸油墩粿、打爆米花、做年糕、酿酒、理发的手艺人都在“家门口”就业了。作为石门老街老手艺活态呈现的“特聘匠人”,他们不光每天的劳动所得尽归己有,景区还给他们发工资。“龙门秘境”运营五年来,引入社会投资1.2亿元,村集体增收近千万元,村里的民宿、农家乐从“零”增加到30多家。原先在城里打工的村嫂们都纷纷回家就业、创业。
同样善烹“共富蛋糕”的还有指南村的周静秋、洪村的“老白”、月亮桥的“月亮姐姐”……周静秋的“景村联营”模式,每年为村里带来十多万的客流,让淡季开业才1个月的民宿“小白”月入8万元,村里99户村民开起了民宿、农家乐,40多位村民回乡创业,全村年旅游收入近7000万元;“老白”只与浙工大教授握了一下手,就促成了一桩农房出租“生意”,农房日租金2800元;“月亮姐姐”盘活农房20余幢,打造“天目宿集”民宿10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
上述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头衔”——乡村运营师。他们“带富”超能的背后,是临安“村庄经营”的好创意、好做法,使村庄的颜值变产值、资源变财源、山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民,越来越多的村民“业不出村”,“家门口”挣钱,临安美村、美境、美食得以频频“出圈”,馈飨“城里客”。“天目飨村”究竟有着怎样的带富能量?
“千万工程”20年,为临安塑造了一大批风情各异的美丽乡村。我省启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来,临安把“村庄经营”作为推动城乡共富、做好做优共富最小单元的重要载体加以推进深化。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搭建平台,公开招募乡村运营商驻村运营,引导资金、科技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打造“村集体出资源、市场出运营、政府出规则、能人出智慧、村民出力量”的乡村振兴共同体。
截止2023年7月,临安区共有25个市场化运营团队进驻30个村落开展运营。实现旅游收入7.4亿元,村民收入增加2950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9919万元。吸引项目落地128个,总投资9.2亿元。为本地村民增加就业岗位2000余个,吸引112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如今,临安经营村庄的理念和做法,已传遍浙江、走向全国,在绍兴、河南洛阳、安徽庐江等地推广。村庄经营相关经验先后2次在国家发改委工作简报专报刊发,4次获央视聚焦报道,吸引了11个省内外地市来临学习借鉴。
天目问“道”/人货畅达
人畅其行,货畅其运,“共富大道”才能越走越宽阔,“四好农村路”就是临安百姓的“共富大道”。
前不久,横路公交“微枢纽”开通投运,太阳镇横路村4个自然村的村民第一次在“家门口”坐上了公交车。
横路地处偏远山区,原先是临安的一个乡,交通短板一直制约着横路的发展。横路乡并入太阳镇后,原先的几个村随之“降级”为自然村,随着“四好农村路”在临安的延绵铺展、进村达户,横路片区一大批县、乡、村道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改建,为公交惠民开辟了坦途。临安区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微枢纽”的谋划实施就是为破解横路的发展短板所做的“定制化”供给。
近三年间,临安累计投资24亿元,修筑“四好农村路”1303公里,增设安防设施354公里,维修改造病危桥171座。并建立了后续长效机制,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
除了定制“微枢纽”,今年以来,临安区交通运输局还联合当地邮政部门探索共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利用公交运营网络,让快递“坐”公交进村,建设村级物流服务点,解决农村地区末端配送难题。
目前,首条“客货邮合作路线”——2916路昌化至岛石公交站线路,已投入运营,运行线路长度44.2公里,覆盖了沿途11个行政村。原本需要两三天送达的包裹,现在当天就到村民手中。
临安农村“客货邮”综合性服务站点不仅提供快递收寄,还具备综合业务代理、交管业务代办等功能。目前,已建成4个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每个站点均具备2个以上的服务功能。
天目甘霖/饮水无忧
烟火人间,一所屋、一箪食、一瓢饮。
临近中午,天目山镇九狮村陆续飘起炊烟。拧开水龙头,洗菜、淘米,看着自来水从水管里哗哗流出,村民孔月芳倍感满足。“以前我们都是自己上山接泉水,一到冬天就要担心断水,就算有水,有时也不干净。现在好了,不仅水压足,水也更清了。”孔月芳开心地说。
孔月芳一家人的饮水无忧,“源”于告岭水厂。这个占地4000平方米、日供水5000吨的水厂,采用先进的净水、消毒工艺,设有全自动加药消毒系统,可实施智慧化、可视化远程管控。
告岭水厂只是临安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临安地处山区,地广、山多、地势落差大,农村百姓居住分散。近年来,临安借力数字化赋能,将保障群众“有水喝”“喝好水”,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
为破解传统农村供水“重建轻管”带来的弊端,成立了农村水务公司开展融资建设和有偿用水管理。依照各地地形地貌和人居分布状况,采取城镇水厂延管辐射、联村供水、单村单点供水等模式,“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因地制宜通水入户,实行同质化供水。
打造“天目智水”数字化平台,对供水质量和管网维修实施远程管控。打造推广水费预存、线上便民支付等应用场景,11项个人供水相关业务、9项企业供水业务全部“网上办”“零次跑”,不断提升群众饮水获得感。
天目寻匠/古技逢春
锦城街道青柯村多竹,青柯鸟笼声名在外。这让在外打拼多年的竹笛匠人蒋云盼萌生了想把工作坊搬回村子的想法,利用村里多竹的优势,把拿手的“素笛”变成第二个“青柯鸟笼”。
现实很“骨感”,回村开抖音直播的效果刚开始差强人意。去年,临安区总工会找到了他,请专业团队帮他拍了视频发在“天目寻匠”抖音号上“吸粉”。没承想,好多人在留言区里“下单”素笛,为蒋云盼带来了一拨拨流量,月均销量达到了1000支。有了官方账号的背书,蒋云盼请了村民来“帮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临安,如蒋云盼般散落在民间的手艺人和传统手艺有很多,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吃百家饭”的“手艺人”逐渐变成“门前冷落”的“待业人”,如何让这些手艺人焕发新生?
临安蹚出了一条推动传统工匠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子——全面实施“天目寻匠”工程。
临安区总工会联合属地镇街开展“寻匠”行动,建立“民间匠人”数据库。线上,创建了28个“天目寻匠”抖音号,开展视频直播,展示手工技艺,带动传统手工艺品销售。搭建“数智匠心”平台,以数字化应用场景赋能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线下,创办“天目匠心馆”培育基地,开展宣教培训活动,促进工匠文化传承创新。
“天目寻匠”入选省总工会助力共富创新项目。截至目前,已宣传推广工匠275人次,联动匠人自媒体发布各类宣传视频4300余个,培育打造“工匠共富工坊”33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550余万元,带动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750余人。
天目“帐房”/观星佳地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方能在奋进与憧憬中积极编织美好生活。如果喧嚣都市的格子间是“奋进”之所,那么国家级森林城市临安则是仰望星空、广交“篷”友的佳地。今年,临安在全省首个推动编制“露营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显示了其风口“弄潮”的敏锐与引领。
八方来“临”的露营体验者给出的如潮好评,见证了临安露营产业从“起步”到“顶流”短短三年的“飞速进化”。背后原因离不开“天”“地”“人”——
天时。就在前两年露营游刚显现出“网红”经济的苗头时,临安便抓住“风口”,趁着“东风”首先步入了露营产业。
地利。临安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81.93%,拥有广袤的“帐房”营地,适合结交“露营+洗肺”“露营+观星”“露营+骑行”“露营+漂流”“露营+温泉”“露营+乐园”“露营+剧本杀”等众多“篷友”。
人和。2022年以来,临安抢抓露营产业发展新机遇,早研究、早部署、早落实,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露营新业态,在全省率先编制“露营产业发展规划”“露营地管理办法(试行)”“露营地星级评定标准”等,领跑带动全省露营产业健康发展。
近三年,临安累计投资2.38亿元,建设露营开放营地30多个,累计接待“篷友”30余万人次,日最大接待能力达8000人次。风之谷蓝色森林营地和大明山森邻营地还入选2022年度全省“十佳户外露营地”。
天目零排/屋顶“捡钱”
自中国向全世界亮出“双碳”承诺,中国碳排,全球瞩目。在东海之滨、浙江之西临安,从政府到民众,人人都在为中国“双碳”承诺尽力尽责,“人均光伏一千瓦”便是临安喊出的响亮宣言。
今年年初,天目山镇肇村村民沈成华在自家屋顶上装了118块光伏板,一年下来,“入账”万余元。和他一起屋顶“捡钱”的还有同村的数十户村民、以及还有很多很多屋顶“捡钱”的村民、企业主。屋顶上的“钱”,是咋捡的?
临安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道出了屋顶“生财”之道:屋顶光伏采取“租赁+补助”的模式:光伏建设方每向农户租赁2.58平方米的屋顶,支付给农户20元/年的租金;发电小时数超过800小时的,“房东”还能得到每块板110元的补助,沈成华家装了118块光伏板,年入万余元就是这么算出来的。
为助力中国早日履诺“双碳”目标,加快推进全省低碳试点县建设,去年,临安向全体民众发出“人均光伏一千瓦”的助建倡议,用三年时间实现“人均光伏一千瓦”的建设目标。今年年初,临安启动“整镇光伏”项目,推动光伏进村入企。
项目牵头方临安区发改局介绍,“整镇光伏”项目总投资10亿元,聚合了政府、供电公司、光伏企业、镇街等多方力量,率先在岛石、龙岗、昌化、天目山、太湖源五镇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已安装光伏板2.72万块,面积7万余平方米,总装机容量15兆瓦,现已全面并网发电。
并网后,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为“公共电网”的注入“屋顶活水”,在降碳生“绿”的同时,点“光”成“金”,为强村富民增添一份“阳光收入”。
天目“文”民/文润万家
乡村共富,必先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之一,文化振兴关系到“精神共富”的底色 。
近日,由龙岗镇相见村乡村运营师潘青青领衔打造的“浙西茶礼”“内测”亮相,将在元旦春节期间投放市场。“茶礼”不光洋溢着浓郁的浙西风情,“内容”也“文化”而实用,茶叶、茶炉、茶具、茶点等一应俱全,一礼在手,可随时随地可围炉煮茶。
以文化赋美乡村、赋美产业,既是潘青青运营相见村的商业考量,也是潘青青作为文艺青年、返乡创业青年,以文化赋美乡村振兴的担当使然。此前不久,临安在相见村举行“天目乡创·文化赋美乡村计划”研讨会。清华大学、中国美院、浙江大学、网易等名校名企“齐驻”临安,落地打造教育实践研究基地和乡村创客空间,将引入人才智力资源,助力乡村创新创业,激活乡村文化创新发展。
下一步,临安将聚焦风尚美、气质美、家风美、融合美、共建美“五美”体系和文明、文艺、文创、文旅“四文协同”,打造艺术院校实践基地、作家创作基地、影视拍摄基地,以及吴越书房、艺术村落、乡村博物馆、乡村文创馆等“文化赋美乡村”微观场景,塑造一批乡村文化IP,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激发农村青年积极参与文化赋美乡村实践,使“五美”在临安乡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临安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
“文化赋能乡村计划”只是临安实施吴越文化“点亮”计划、助推共同富裕的行动之一。作为吴越国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近年来,临安从“文物保护”“文化研究”“活化利用”“传播扩音”等维度入手,全力“点亮”吴越文化,助推共同富裕,助力弘扬宋韵文化。
依托数字孪生技术研发打造“天目文保”数字应用平台,实现了文物保护从“人工”走向“数字”;实施《吴越文化研究三年计划》,编撰“吴越文化历史丛书”,举办吴越文化论坛,全力推动吴越文化从“传说”走向“信史”;建设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吴越书房”“吴越星舞台”等文化空间,推动吴越文化活化利用,从“资源”走向“资本”;举办吴越文化节,开展吴越文化精品创作,助力吴越文化从“圈内”走向“圈外”,倾力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临安范本。
天目和“屏”/诉源“减负”
好日子,需要有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正所谓“家和万事兴”。然而,在农村地区,“纷争多于调解”一直是难有“良解”的难题。2018年,借助互联网技术,临安开启“天目和‘屏’”的探索。
时年9月,临安区人民法院在上田村“破题”设立临安首个“微法庭”,在全国首次开启基层诉源治理新实践。“微法庭”通过一台智能终端、一块屏幕和一根网线,把法官、村干部和当事双方连接在一起,在线进行诉前调解,把 “清官难断之事”交由懂人情、熟村情、知民情的村书记或者村级调解员先行介入调解,等当事人双方达成口头调解协议,再由法官通过线上“微法庭”进行背书和司法认定。
“微法庭”成立五年来,既调解过夫妻离异纠纷、围墙之争等“家长里短”的琐事,也成功平息了民间借贷纠纷、一个鞭炮引发的跨省消费维权纠纷等棘手的案子,累计调处案件纠纷百余起。
临安“微法庭”先后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时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等领导的圈点称赞。2021年11月,“微法庭”升级为“共享法庭”在全省和全国多个省市复制推广。近两年时间,浙江已建成2.7万个,覆盖100%的镇街、98%以上的村社。
临安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考核2022年度全市排名第二,“共享法庭”、山区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村庄经营”等一批优质项目在村社全覆盖并全国推广。2022年获取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天目福地/幸福“三维 ”
欲问人间烟火气,灶前炉膛田间苗。
村社是共富最小单元,是群众感知幸福最切身的空间。近年来,临安从颜值、共富、平安三个维度入手,开展“幸福村社”创建,为“共富浙江”建设夯实最小单元。
全区270个行政村和47个社区围绕平安村社、美丽村社、共富村社开展三个单项的幸福“赛马”,每季度打擂比武“晒幸福”,台下评委打分,年终排名全区前15%的村社“当选”示范平安村社、示范美丽村社、示范共富村社,分别给予单项奖励15万元。同时被评为平安、美丽、共富示范村社三个单项的被认定为“幸福村社”,每个村再给予50万元奖励,最多可获得95万元奖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向激励,提升了村社参与基层治理、共建幸福美好家园的行动自觉。
在这场“幸福赛马”中,锦城街道破题“后旧改”时期老旧小区无物业短板,分片区引入大物业管理模式,为居民提供客服管家、保安、保洁、保育等“一站式”服务;
青山湖街道破题“双非”时期农事社会化服务短板,以党建联建统领北部五个村开展农事、文旅链式协同、链式发展,以党建联建推动产业联兴、村民共富;
龙岗镇在“浙西天路”沿线8个村打造“共富菜园”,盘活集体土地1000余亩,带动近百位村民“家门口”就业,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
清凉峰镇创新开展家庭“德善指数”评议,以家风文明促基层善治。村民廉洁守法、邻里矛盾调解、“一老一小”服务等13项评价内容,形成可量化的创建指标。通过褒奖“德善之家”、“德善积分”兑换等形式,推动人人向善促和。
……
临安区委政法委介绍,“平安村社”创建,推动“共享法庭”由上田村走向全区,仅今年下半年,全区就有27件疑难积案得到化解,“小事不出村”正成为各村社建设发展的标配。
两年来,通过“幸福村社”创建,临安城乡靓了“面子”、鼓了“票子”、强了“里子”。在极大提升了群众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点亮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精神,对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走深走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市委“十大攀登行动”下达杭州新任务书,将在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创建、深化“扩中提低”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方面攀跃新高度、力求新作为。有“天目共富”矩阵经年接续的赛道助跑、垒石筑基,临安攀登行动满怀壮志、心系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