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南宋修青瓷

全国技术能手!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胡利红获国家级表彰

2023-12-06

完成清洗、粘接、补缺后的良渚文化陶罐

胡利红(右四)与考古志愿者分享文物修复的经验与心得

通讯员 江升 王晨娅

记者 熊艳 文

记者 张之冰 摄

“我太爱修瓷了!晚饭后坐着修瓷,因为太专注,甚至不知道外面下雨了!”聊起“修瓷”,胡利红立马激动起来。

近日,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现场为30名在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选手颁发奖章、奖牌和荣誉证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胡利红获表彰。

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件来,久久为功,作出更大贡献。秉承着这样的初心,胡利红醉心修文物的同时,也努力提高全市文物修复专业水平,同时向市民游客展示杭州公众考古文化魅力:在浙大和复旦开设讲座《修NICE 德寿宫文物修复记》,在西站常设“专家带我修文物”公众体验课程,定期组织长三角高校学生、考古志愿者和杭州技术专业人员参与文物修复培训……她带领大家走进文物修复的世界,受到了业内外一致好评。

修复

为南宋“修文物”

她让破碎瓷器恢复如初再现芳华

博物馆内的吉光片羽是对话宋韵的时光密码。2022年年底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院精彩亮相,由胡利红团队主持修复的一批文物与观众见面。

文物保护最重要的是——最小干预原则、可逆原则。

简单来讲,修复的过程就是让观者觉得:原来它就是这样的。

胡利红以德寿宫经典修复案例“宋越窑青釉刻划海水摩羯纹盘”做介绍:“器物出土时水沁非常厉害,已经形成牢固附着物了。在南方潮湿的土壤里,几乎每件器物都有严重的水沁和土沁。摩羯纹盘共21片碎片,我们先对瓷片进行清洗,把沁去掉;再做拼对、补配,缺失的部分把形拉完整;胎拉完整后就形成一个白胎;作色完成后再做封护,最后做压光处理,让它的质感与原瓷无限接近,整个修复历时两个多月。”胡利红穿戴好防护工具,拿起一件正在修复中的南宋青瓷端详:“这件瓷片我已经做了三遍色,颜色是从几百种矿物颜料中挑选、调配的……”

“吉字瓶天生就是一个‘吉’字,你插花或不插花,它都是美的,让人心生喜悦。”胡利红拿出她最爱的一件修复文物——大吉字瓶,告诉记者,“修复这件瓷器最大的难点是它整个口沿和颈部缺失,不是‘有天有地’,需要寻找依据,所幸考古所库房有不少类似的器形供参考。”

创新

从生活中找灵感

革新修复材料与工具 已申请20项专利

2020年,胡利红担任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在频繁走访考古工地的过程中,她发现不少问题。如2021年她在出土大量良渚文化陶器的一处配合城市基建的“考古前置”工地发现,因工期赶、时间紧,工作人员选择快干胶来进行粘接,不论是从保护角度或美观角度,这都不是陶器修复的最佳选择。“南方环境潮湿,对出土文物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措施。”

于是,胡利红找来文保专家和材料研发人员,在材料上不断试验、在方法上不断创新,最后得出结论:在修复之前,必须将陶片盐脱干净。

胡利红说,陶瓷胎釉的成分、结构、厚薄及其衔接方式,环境附着物、器物划痕等情况,一线修复工作者是第一手资料的掌握者和最佳记录者,如果这道工序未做好,很多文物信息无法被有效保留和传递。

胡利红不断带领团队优选、革新材料。例如她在修复文物时偶然发现爽身粉效果不错,于是不同品牌都试了一遍,最后锁定了一款。“同一品牌不同批次效果都不一样,我发现其中一个批次最好,就与厂家联系,希望能提供长期服务。”胡利红说。

大多数“新发现”都源于生活。

文物修复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胡利红在一次陪女儿做美甲的过程中发现,美甲店桌子的排气管道是往下开口的,这样可减少粉尘吸入。“在新成立的余杭考古工作站,我们就引入了这样的桌子。”

文物修复,尤其是在为陶瓷上釉时会产生不益于健康的气溶胶。为此,胡利红研发了一款“防毒防尘头套”,同时兼顾文物修复者近视、老花的情况。

杭州大大小小的考古工地和保护修复间的痛点难点,是胡利红盘旋在脑子里要攻克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一些专利产品就出炉了,“3年里,杭州考古已申请了20项专利,包括修复工具、运输方法、防震设施等。我们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这也让我们的生产力发生了质的进步。”胡利红说。

未来

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一件件来久久为功 带领杭州考古走向更好

“杭州文物修复目前面临的行业困境是什么?”

“我认为有三点。”胡利红思考良久后说,首先是新材料新技术的跨界运用不充分;其次是总体重视度还不够;最后是大量文物亟须保护修复,而修复人才奇缺,实践中也缺乏完善的修复技术人才评定机制与考核晋级机制。

为了培养人才,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修复中心常年“高朋满座”——来自全国各地向大家分享经验的专家学者、从考古工地赶来学习交流的同行、高校的学生以及社会志愿者、新材料研发领域的跨学科实践者……

“修复最高端的文物,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材料。当胡所长拿出一罐婴儿爽身粉时,我深深感受到考古修复的博大精深。”考古志愿者祝敏琦说,“考古听着似乎高不可攀,但修复过程却异常朴素,充斥着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复旦大学教授、陶瓷考古研究专家郑建明这样评价胡利红:“她在主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后,重点建设与古陶瓷相关的内容,如古陶瓷标本中心、古陶瓷修复中心等,并主持了一系列重要古陶瓷的修复。这对于古陶瓷的保护与传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有何感想?

胡利红说:“国家现在对文物和文物修复技术越来越重视,这让我们技能工作者倍感鼓舞。”展望未来,她希望建设好杭州陶瓷标本中心,打造中国青瓷修复技艺非遗项目,发起杭州市陶瓷修复人才培养及技能大赛,以及探索中国青瓷修复标准等。“杭州市出土文物数量大、种类多,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拥抱考古,投身文物修复和保护行列,感受考古文化魅力。”胡利红说。

人物简介

胡利红,1973年出生,文博副研究馆员,浙江大学法学硕士、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现任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

多年来,她潜心钻研文物保护修复,曾获得2022年度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文物修复二等奖、浙江省金蓝领、杭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主持和参与良渚出土文物、南宋临安城、南宋官窑、南宋德寿宫遗址500多件陶瓷文物的整理与修复工作,著有《南宋插花:文人的花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