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奶奶”是可贵的民间互助探索

2023-11-29

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宁波有一群老人近年来每天轮流分组前往社区的幼儿园和小学,把孩子们接回各自居住的社区,这几天随着媒体的报道而火爆网络。因为她们像接送自己的孙辈一样热心,大家亲切地称她们为“共享奶奶”。

“共享奶奶”传递着人间温情。现在工作节奏加快,很多“双职工”夫妻都只能依靠双方的父母接送小孩。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得到老人的帮助。“共享奶奶”的出现,就源于一位老人在接自己的孙子放学回家时,顺路接了同小区的另一个孩子回家。从一次无意的善举,到一群爱心老人的自愿奉献,“共享奶奶”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共享奶奶”的身上,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共享奶奶”如同爱心纽带,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友爱,增进了社会和谐。这样的温情与关怀,为许多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减轻了很多家长的育儿负担,也为构建儿童友好型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共享奶奶”的出现,也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治理探索。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有的问题难以通过政府的大包大揽来解决。遇到这样的情形,不妨也像“共享奶奶”这样,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首创意识,发挥民间力量,通过民间互助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共享奶奶”是自发形成的爱心举动,在社区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制度。这也算是丰富完善了志愿服务的内涵,为今后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借鉴与启示。

当然,“共享奶奶”无私奉献爱心的同时,有关部门不妨也为她们考虑多一些。老人与小孩,都是特别需要照顾的人群,如果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又该如何处理?消除老人与孩子双方的后顾之忧,这样的公益爱心活动才能更好更长久地坚持下去。

人与人之间,因靠近而温暖。期待这样的暖心之举能在更多的地方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