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杭州深化生态环境准入改革,让绿色更丰盈

2023-11-24

文/潘亮 通讯员 陈爱民 詹中英 方燕

向“绿”转变,向“绿”而行。为了让杭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以政务增值化改革为重点,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全面深化生态环境准入领域改革,积极做好环评要素保障,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推进三个“一号工程 ”、扛起经济翻身仗中的责任,推出“审批+公证”模式等改革试点,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让杭城百姓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项目落地“加速度”——环评审批提速增效

在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根巨大的密封管道将VOCs有机废气输送到燃气蒸汽锅炉里充分燃烧,利用可燃性废气创造效益,有效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有机废气来自一墙之隔的贝达药业。曾经,贝达药业为了处置废气自己要花钱买天然气焚烧处置,而紧挨着的新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正是一家提供天然气等清洁化能源的综合能源产品服务商。一方有处理废气的需求,一方是能利用废气产生能源的服务商,两家若能协同创新,既能降低双方运行成本,还能达到减污降碳的目的。

可这样的协同合作在杭州还没有先例。根据原有的环保处置模式,遵循“谁污染、谁治理”,而双方协同都涉及到各自的废气处理环节,在环评审批上还没有先例。

“没有‘承诺+公证’的审批模式创新,我们的项目建设将会被卡住,无法运行。” 杭州临平新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何勇介绍,在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的支持下,将此项协同处置试点建设项目纳入“承诺+公证”审批试点范围,双方为各自的环保责任进行承诺,建设相关环保基础设施,并请公证处对承诺进行公证。承诺公证补上了环评报批的重要一环,项目得以获得“绿灯”并推动开工运行。

“项目落地有了保驾护航,建设得以加速。” 何勇说,项目投入运行后给双方节省成本约280万元/年,还能减少VOCs、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天然气消耗。

同样享受“承诺+公证”环评审批改革试点的还有杭州鑫富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公司负责人就项目环评中未能达到审批要求的废水处置去向作出承诺,企业承诺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后才予以排污,这是“环评准入+承诺公证”的第一次尝试。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李燕玲介绍,建设项目所依托的审批条件或涉及其他主管部门审批事项,在环评审批阶段尚未落地的,在具有完成的可行性、可预见性、不颠覆环评结论等情况下,生态环境部门可对上述情况进行容缺审批,出具环评批复,配套环境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可以同时进行,实现统筹并联推进,项目单位必须在投产前补齐容缺事项。

采用“承诺+公证”的形式,大大缩减建设单位所需报批材料的准备时间,提高审批效率。鑫富科技工作人员表示,新模式下,项目提早一年开工建设,大大加快了投产进度。

李燕玲说,通过“承诺+公证”的形式,将难以落实的企业承诺转变为可执行的法律文书,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法律支撑。同时,承诺公证应看作是环评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后续该承诺将作为项目验收和排污许可申领的要件,利用排污许可证制“一证式”监管实现闭环监管。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成功实现6个重大项目顺利提前落地,缩短整体报批时间1年以上,涉及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

生物医药环评改革提效率——推进项目转化落地

“原本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及后续行政审批手续,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还要花费不少费用,现在只需填报两张表就可以完成手续。”天境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瞿慧说,杭州推进生物医药环评改革后,企业在环评上减时间、减材料、减成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天境生物科技位于杭州医药港,目前公司新产品进入到临床试验和生物制品申报阶段,有了环评手续上的简便通行,大大加快新产品技术转移及引入,预计明年3月份,公司的新产品就可以投入生产。

早在去年8月,杭州就推出《杭州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改革实施方案》,推行“一免、四减、四保障”改革措施,对18类建设项目等免于审批,创新推出“两表合一”等改革举措。在此基础上,今年杭州在全省率先开展“生物医药产业实验室级生产”环评制度改革,聚焦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用地制约以及全链条优化审批,解决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迭代快、研发转化生产落地难的痛点难点。

“具体措施有放宽用地准入、简化环评以及清单减免。”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对明确可利用工业用地,以及不涉及重新开发建设和产权、使用权转让的高等院校用地、科研用地都划入生物医药实验室级生产用地。管理单位可设立实验室级标准化基地,一并“打捆”办理环评审批、排污许可手续,这样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进驻就无需再重复编制环评文件。同时还制定环评豁免清单和降级清单,精准惠及更多企业。

医药环评改革还将多要素依法纳入排污许可证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精准监管质效,助力优化医疗行业营商环境,加快打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信用加“码”,向绿而行——环评服务市场更清朗

企业需要开展环评,只要点开手机上的“浙里办”应用,搜索“环保码”找到“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就能查到在杭环评中介机构相关信息,通过 “红、黄、绿”三色对环评中介机构进行赋码管理,了解环评中介机构的信用与环评质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防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第一道防线。去年以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杭州市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全过程监管工作方案(试行)》,通过“实施分色管控,事中事后监管,健全闭环管理,积极宣传引导”四项改革举措,以信用赋码画像,将信用与环评质量挂钩,建立“信用+环评服务监管”制度。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信用评价结果更能直接客观反映机构及从业人员水平。这一举措让数据多跑腿,提升服务效能,实现信用一“码”查询,便于建设单位选择优质服务。“信用+环评服务监管”制度实施以来,通过提醒、通报批评、限制从业、罚款、罚没违法所得等方式,倒逼环评质量问题发生率下降9分百分点,环评机构和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环评报批周期显著压缩,切实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我们坚持‘绿码无事不扰、黄码加强监管、红码重点管控’,将监管资源集中配置在更需要监管的对象中。”工作人员说,特别是对红码企业会定期开展环评质量复核,做到事中事后有监管。

截至目前,在杭州市从事环评服务的220余家环评机构以及2000多名从业人员,已被纳入管理范围,通过实施分色管控,促进环评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