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兵教官”谈到“阳刚教育”

孩子缺少阳刚之气 真的是因为 男老师少吗?

2023-11-24

视觉中国供图

记者 章翌

前几日,本报对“兵教官进校园”的相关报道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同时,在本报发起的一项600余名家长参与的投票中,九成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阳刚之气,近七成家长觉得孩子抗挫能力不强。在与家长们的后续交流中,记者发现,认为问题症结在于“学校男老师少”的家长不在少数。

那么,阳刚之气是什么?孩子缺乏阳刚之气真的是因为男老师少吗?

男老师带班有啥不一样? 体育运动成为关键一招

根据可查到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全国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女性教师占比分别为54.37%、57.8%、70.02%,记者询问了一些杭州的小学,目前男教师占比多在20%-25%这个区间。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这届一年级的11个班中,只有1个班的班主任是男性。男老师叫李相熠,他当了6年班主任,备受家长青睐。爱运动的他经常会给孩子组织足球赛、篮球赛,甚至寒暑假把家长组织起来踢球,这种喜爱运动的班风也让他班上学生体质都不错,很少生病。学校另一位男老师洪天之前也做过班主任,热爱篮球和骑行的他,寒暑假会骑着车从杭州回老家金华。热爱照进现实,组织学生球赛、骑行也是他班级活动的必选项。

谈起理由,两位老师不约而同表示,组织比赛就是为了培养规则意识和抗挫能力,“比赛难免有身体对抗,小朋友也会摔倒、哭鼻子,遇到这些事情,我都会鼓励他们爬起来继续,慢慢孩子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面对困难更加乐观。”李相熠说。

“勇敢坚毅的气概”是在本报“兵教官”问卷中“如果‘兵教官’当老师,你最看重他们给你的孩子带来什么?”这一问题得票最高的答案选项,而“锻炼身体体质”是获得第二高的选项。此外,问卷其他问题中提到的培养抗挫能力、规则意识、乐观精神,也是不少家长看重的。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提升,“男班主任一般会很喜欢组织体育运动。”校长赵骎说,不少家长都很羡慕男班主任带的班的孩子。

“阳刚之气”不分性别 男女老师各自优势在哪

究竟什么是“阳刚”?什么是“阳刚教育”?

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答复,将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等方面着力,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肖晶将“阳刚之气”定义为“包括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男孩行为特征与积极品质的期待。”简言之,与“阳刚之气”相关的是拼搏、担当、勇敢、进取、自强、合作、创新等优秀品质,这种“阳刚之气”并非指男性气质、男性行为,是无论男女,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精神钙质”。

是否只有男老师才能给孩子“补钙”?学生最有发言权。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一学生初宜澄觉得,男老师教会了她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世界;而女老师则教会她用感性的思维观看世界。另一位学生周洋说:“男老师教会了我情绪管理,女老师教会了我做事要仔细认真。”学生楼洺赫说,男老师们教会了他遇事不需要慌乱,而女老师们则让他学到了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而这些似乎都与“阳刚之气”相关。

也有女老师说,男老师看起来要更“松弛”:“不会那么计较,不会事事都抠那么细,相处起来比较随意,但是生起气来也很“厉害”。”女老师更像“严母”,立下细致规矩的同时,更能察觉到学生细微的情感波动。

而在教学实践中,杭州已有多校让男女老师互学,也有城区尝试在教育初始阶段补充更多“男幼师”。

10年前,拱墅区教育局尝试幼儿园男教师定向考编,不仅有了全市首位幼儿园男园长,幼儿园男教师的人数,也从2010年的4名扩大到2019年的45名,男幼师比例达5%。2019年,西湖区也组建了旨在培育男教师专业能力的项目制导师工作室,探索以项目化方式打造男幼师建设。

性别期待影响家长理解 提升阳刚之气是系统工程

“在家陪伴孩子的多是妈妈、外婆、奶奶,幼儿园也基本都是女老师,可以说孩子95%的时间是和女性相处,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升到小学能有男老师带,把男性气质补一补。”上城区一小学二年级男生的父亲告诉记者。

他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不少人把男老师和“阳刚教育”挂钩。从“兵教官进校园”调查结果来看,家长们对“兵教官”的期待最高的选项是给孩子带来“勇敢坚毅的气概”就不足为奇了。

也有观点认为,家长这种想法属于偷换概念,“阳刚教育必须诉诸一整套完整的三观培育、性格养成、课程设置体系,同时也需要社会文化的正确引导,需要家庭和父母的协同配合,而不仅仅是依靠男老师。”

“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女教师的比例也很高,但类似的‘男孩危机’并不明显。”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执行院长严从根认为,造成人们对“阳刚教育”的重视,源于社会的“性别期待”,“我们往往认为男生就应该阳刚,女生就应该柔弱,其实这是一种女性性别歧视。”而造成这种“性别期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过去的教科书上的插图,几乎所有表现勇敢、担当、智慧的形象都是男性,温柔、慈爱、守规矩的都是女性,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现在的教科书虽然有改善,但情况仍然存在,包括家庭原因,这比是男老师教还是女老师教的影响还要大。”他认为在成为男孩女孩前,要让儿童成为儿童,男孩和女孩都可以阳刚,也都可以温柔。

但他同样认为,教师队伍需要更多男性,“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更多男教师的加入可以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激活教师工作效率。”而要改善这个问题,需要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工作岗位的吸引力,改变教师工作缺乏活力和创造性的社会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