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叶丽 记者 王厚明)一根青竹巧劈36支,柔软丝绸夹于篾青黄间,套色刷花,将西湖秀丽山色徐徐展开……日前,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的党员老师们带着学生在西湖边“摆摊”,向游客展示西湖绸伞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听说可以体验,摊位前聚集了不少游客。西湖绸伞的制作工艺很复杂,“劈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要在原本最多不过4毫米宽的竹伞骨上,用专业工具劈下表面一层篾青,下手的轻重缓急,都会影响到劈青的效果。”在杨柳溪老师的指导下,李女士缓缓完成了一个伞骨的劈青过程。完成后,她感慨说:“如果手一抖,可能就劈歪了,制伞工匠真的不容易啊。”
为什么一所普通小学的师生们,会对西湖绸伞如此了解?因为这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蓝青华实验小学内就建有“融创西湖绸伞工作坊”。课程上,由西湖绸伞技能大师宋志明参与指导,学生们每周都会在馆里体验学习制作西湖绸伞的技艺。
“非遗若想更好地保护,传承很重要。这次走出校园开展西湖绸伞体验活动,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西湖绸伞,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吕晓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