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安联矿区全貌。
建德主城区。本版图片由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
通讯员 徐辉 记者 杨怡微
建德,一座山水灵动、底蕴深厚的城市,正迎来一场空间规划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融合贯通的革新。
今年以来,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锚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攻坚年各项任务,集中力量编制19个规划项目,扎实完善市级、县级、乡镇级和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级三类”规划体系构建。
与此同时,紧盯要素保障目标任务要求,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聚力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消化处置工作:2021年以来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093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15339亩,再开发城镇低效用地5822亩。
深入践行节约集约用地,建德不仅曾获评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还连续三年获评杭州市土地要素保障责任目标考核优秀。今年以来,建德更是通过“增存挂钩”机制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38亩,位居杭州前列。
荣誉背后,是建德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决策部署、持续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扎实行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力争通过高质量规划引领,全面践行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能级、赋能民生品质生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资源保障。”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饱蘸一江流韵,建德运笔苍劲着墨共富长卷,在盈盈碧水、巍巍青山间渐次宕开。
规划引领 夯实建德产业空间“本底”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在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规划引领做强“产”字文章,是推动建德新崛起、新跨越的强劲动力,是打造“幸福宜居之城、文旅共富样本”的核心手段。
“当前,建德市现状工业用地总面积2357公顷,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工业用地结构空间布局有待优化,一、二、三类工业用地布局未按照规划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分布,难以对产业发展进行有效引导;二是现状工业集聚度不高,现有的低小散工业企业集聚入园率较低,产业集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建德结合现状制造业发展基础及城市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以打造绿色产业示范区为目标,规划形成由建德市经济开发区为产业主平台、乾潭和大同2个重点镇产业平台和若干个产业集聚点构成的“1+2+X”制造业布局结构,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壮大通航产业、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特色制造业,进一步提高土地增值效益。
规划谋局,建德步步为营。
“为全面提高产业用地的集约化水平,我们着力做好‘两件事’,一是编制工业园(片)区规划布局‘一张图’,二是划定全市工业用地控制线。”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这两项工作,建德在总规、详规中基本落实工业用地各项指标要求,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业集聚单元;并将园区内集中连片现状工业用地及重点产业板块、乡镇工业平台在规划中明确工业用途的地块优先纳入规划工业用地,确保空间资源要素重点保障产业主平台发展。
“通过这样的策略,建德市划定现状工业用地3.5万亩,规划工业用地面积3.61万亩,通过规划引领与管控,逐步实现工业用地入园率达到90%以上。”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样的入园率目标,在杭州也是领先的,超过了区、县(市)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围绕省、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工作要求,建德先后制定出台《建德市低效工业用地处置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关于加大“亩均论英雄”评价结果应用力度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大对低效工业用地处置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每年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
落子盘活,建德久久为功。
2022年,建德累计消化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工业用地“三块地”158宗3443亩,其中盘活100亩以上地块5宗、200亩以上地块2宗,累计承接符合全市产业招商导向的重大项目3个。
位于大慈岩镇工业功能区湖塘区块的2宗总面积达547亩的工业用地,在企业拿地后多年未开工建设,最终,建德以协商方式收回该地块,由经信部门瞄准新材料高新技术行业积极对外招商,最终在2022年成功招引杭州屹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盘活了整个湖塘区块的低效用地,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税收将达1亿元,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
同样的,位于寿昌镇原卜家蓬水泥厂地块,原占地面积52亩,仅有1家建材企业,产能及企业发展面临“瓶颈”。2021年6月,建德通过工业用地农转用“补缝”形成连片开发面积70亩;2022年一季度由钜元建设拿地69.5亩,启动了年产6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ALC)板材及制品建设项目,2023年6月项目实现一期试生产,全面投产后预估年产值3亿元、年缴税金将达3000万元,亩均税收大幅度提升……
桩桩件件,为建德土地资源亩均价值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区域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区注入了强劲动能。
“关小开大” 推进低效矿山整合开发
智能识别放行的电子围杆、智能化运转的生产线、“一屏”显示的矿山三维地质模型、公园化的矿区景观……近日,记者走进建德市海螺水泥、安联矿业、南方水泥等多家矿企,眼前崭新的“花园式”矿山景象,刷新了以往人们对采矿业的印象。
“作为大杭州生态赋能型副城,建德每年的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50天。这个优异成绩,离不开建德矿产资源行业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化实践。”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路子,建德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通过关停整合、“关小开大”、生态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将建德的矿山数量由2015年的33个减至2023年年初的15个,形成了以石灰岩、普通建筑石料为主兼顾方解石(含大理岩)、水泥配料类矿种的矿产开发格局。
建德矿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背后,同样是规划引领下“一步一印”的不懈努力。
“早在‘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编制阶段,我们就提出对石马头矿山、安溪坪矿山两座毗邻的低效矿山进行整合出让。”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做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矿石资源保障能力、融合生态环境区域治理。
从开始谋划矿山整合出让,到采矿权顺利出让,建德也跑出了让矿企“心服、信服”的“加速度”——从启动两座矿山关停整合,到完成部门联合踏勘、地质勘探招标、各类报告论证、矿业权评估、政策处理、矿区范围复核、出让方案编制报批等一系列工作,整个过程仅历时一年零两个月。
在采矿权出让合同签订仪式上,获得此次矿山受让权的建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大江感慨:“目前公司已拥有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2025年还将建成一条日产4000吨水泥生产线,采矿权、石灰石资源的取得事关我们矿企的命脉,是我们关心的重点,能顺利取得本次采矿权,我们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
据了解,通过此次资源整合,该矿山年采矿石量达950万吨,成为建德年生产规模最大的石灰石矿山。通过持续“关小开大”,建德不断提升矿山生态环境、生产效能、智治水平,走出了一条矿产资源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之路。
这也是建德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过程中,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为中心,着力提升资源有效供给能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动写照。
审批提速 创新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系统申请不到半小时就领到了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政府的审批效率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体验了“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的便利“丝滑”,顺利拿到三项证书的浙江东升幕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难掩激动。
今年5月,该公司成功竞得建德市乾潭镇五金工业园区的乾潭镇23-1号地块,项目总用地面积165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887.21平方米,在摘牌公示期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即取得了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帮助企业解决了工厂搬迁、急需投产的燃眉之急。这也是建德市首宗“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的地块。
什么是“带方案出让”?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产业项目落地从土地挂牌、签订出让合同、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土地权属证办理、设计方案编制及审查、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流程手续,一般需耗时半年以上。而“带方案出让”的新模式,在土地挂牌前就可完成设计方案的编制、审查,摘牌后即可同步办理项目备案、出让合同签订、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等,大大缩减了审批时间。
“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涉及多个环节,流程必须环环相扣才能顺利实现。为此,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安排服务专员提前介入,多次协调沟通,并结合项目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制流程图、进度表和工作清单,紧盯做地组件、土地挂牌、建施图审查等各项核心环节,在挂牌前完成方案的实质性审查、挂牌期间完成全套报批组件的审核,各个环节“齐步跑”,最终顺利实现“带方案出让”“三证齐发”。
此项服务的推出,有效缩短了工业项目从做地到拿地的时间,助推企业早开工、早投产,大幅度优化了营商环境。
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总结‘带方案出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持续完善‘标准地’供应、‘带方案出让’等土地供应方式,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
当前,建德正加快绘就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行。“我们希望在建德看到一幅生态环境优美、地方特色浓郁、空间集约高效、公共服务优质、人民安居乐业的优美图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方位落实市域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的规划用途管制,以创新思路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营商环境优化道路上昂首前进,为乡村振兴注入“共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