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区长河街道春波小区。图片由市建委提供
记者 王昭奕
通讯员 杭建宣 娄劼
“这次小区改造,不仅停车位增多了,原本坑坑洼洼的路面也平坦了,还增加了不少绿化面积和公共设施,老人小孩出行更安全,活动空间也更丰富了。”谈及桐庐县南洋新村的旧改,居民唐英把今年小区的变化一一列了出来。
正如唐英所感知到的,杭州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正走向纵深,全龄友好空间不断“扩张”,幸福指数持续“加码”。
“我们以服务‘全龄段’为脉络,通过增加居民关心的停车位、儿童友好设施,推进适老化微改造、无障碍环境改造等,打通老旧小区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最大程度满足儿童、青年、老人全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市旧改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旧改工作始终聚焦百姓关心关切和老旧小区痛点难点,不断拓展社区公共空间、优化公共服务集成供给,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家园。
空间延伸——“边角”变“乐园” “闲置”成“邻聚”
一大早,家住滨江区长河街道春波小区(西苑)的陈大伯就带着孙子来到小区的“游乐场”玩耍。这个“游乐场”,不久前还只是滨兴桥下堆积杂物的空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居民休闲、“遛娃”的好去处。
“我们围绕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全方位改造提升,改善小区公共空间整体面貌,激活老旧小区全新生命周期。特别是一些闲置空间,我们清理了堆积杂物、平整了硬化地面,还在空间内增加了各类便民服务设施。”长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创造具有空间多样性、元素多维化的“活力小区”为目标,小区优化了各类功能分区,围绕中心广场景观,设置入口景观区、娱乐休憩区、健身休闲区、儿童活动区等,提升小区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如今的春波小区,不起眼的“边角料”空间改造成了3个口袋公园;改造拓宽的道路实现了人车分流;围墙外扩后,增设了地面停车位335个;还有舒适的室外聚会小场地、环境优美的健身区、小朋友的秋千架、彩色的社区引导系统、造型优美的小夜灯……“小小的改变”赢来了“大大的幸福”。
把公共空间价值发挥最大化的还有余杭区良渚街道花苑新村。过去,居民王先生经常为下班后“无位停车”烦恼,“我下班常常比较晚,回来基本上是找不到车位的。”
“停车难是老旧小区的‘通病’,为应对花苑新村南区改造施工期间脚手架林立、现场材料堆放等干扰小区停车的情况,我们积极与良渚交警协调,顺利获批玉管路临时‘潮汐车位’实施方案,考虑将交通量日间大夜间小的玉管路实施夜间路边停车,设立花苑新村业主可使用的‘潮汐车位’,增加了40个临时停车位。”良渚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试运行情况良好,目前该方案已被交警采纳,该路段正式划定并运营单边停车。
不仅如此,花苑新村北片有一个由村级经济联合社集体经营的社会停车场,周边有较多商业设施,停车量日间大夜间小,正好与小区居民的停车时段互补。良渚街道积极对接良渚村经济联合社,在小区围墙一侧开通居民刷卡门禁,为小区业主增加停车位约90个。
服务升级——“养老”变“享老” “幼育”为“优育”
公共空间的升级,还体现在服务好“一老一小”方面。
每周三晚上,钱塘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会邀请网格员参加“网格议事”。每次议事前,宿管员韩明丽都会将大家反映的共性问题收集起来,她发现,居民反映最多的是托育和养老问题。
邻里社区是杭州市首个、也是省内规模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社区人口达1.1万人,其中青年人占80%。“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户籍,子女无法入学公办幼儿园,私立幼儿园收费高,社区能不能帮忙解决?”韩明丽在一次“网格议事会”上,把问题提了出来。
其实,社区对这事一直挺上心。“去年,我们引入公办嵌入式幼儿园‘幸福里幼儿园’,填补了社区无幼儿园的空白并设置普惠型婴幼儿托育服务,配备两个班,解决了社区新手爸妈的后顾之忧。”邻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敏华说,社区还设置了幸福学堂、共享书吧、“小候鸟活动中心”,免费向周边儿童提供学习指导、公益课堂等服务,并为“候鸟儿童”安排了丰富的暑期活动。
通过挖潜存量民生服务,邻里社区构建起了“全年龄段”的服务供给。
在为老服务方面,邻里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严格按照普惠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建设,共享食堂采用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营养配餐、实惠定价、预约上门”等优质贴心助餐服务。在为青服务方面,社区利用滨河荒地打造了健身公园,设计健身步道、健身活动场地、休闲小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还推出职业学堂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助力居民提升自我技能水平。
告别“老破旧”,用温度书写“全龄友好”文章,始终是杭州各个老旧小区改造的重心。
临平区南苑街道东湖公寓借由旧改契机新建邻里中心,创造丰富的活动空间。面对有限的空间资源,南苑街道向室外要地、向空中要地,通过精巧设计、活用资源,新建300平方米的复合式邻里中心——东湖邻里汇,有效加强了小区功能的增补和优化,打造了全面涵盖社交、共享、赏景、亲子、养老等生活场景,满足广大家庭最迫切的“一老一小”公共服务需求的“幸福在南苑”新场景。
拱墅区潮鸣街道艮园社区是杭州市中心典型的老社区,住房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光独居老人就有100多户。为此,社区大力挖掘公共活动空间,增设口袋公园4处,有效改善了老年居民室外活动场地少的情况。
不仅场所友好、设施友好,还要服务友好、人文友好,在杭州,越来越多有温度、有亲和力的“全龄友好型”老旧小区正在蝶变。